熟魅风情,自然另有滋味。
。。。
没几天,诸葛瑾、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找上朐县门来。
刘备无比庆幸没有立即吃掉徐萱给人口食、陷入舆论不利,而是潜移默化,对几个孩子多加照顾,颇得几人喜欢。
诸葛玄是个名儒,甚为健谈,谈天说地,就是不扯正事,刘备也陪着他谈情说爱,喔不,谈经书说经世济用。
一谈之下,刘备原本的期待,变成深深的失望。也不是说诸葛玄无才,他精通《诗经》《尚书》《左氏春秋》《论语》《孟子》等经书,称为名儒绝对没错。学识渊博,文笔流畅,基础扎实,治民、教化都是好手,和平时期当个县令、郡守没问题。可惜未来的主题是战争,诸葛玄有些迂腐耿直的性格太容易被骗,知识结构、技能点不适合镇守方面或边郡,做个内郡普通郡守就到顶了。
刘备很疑惑,以诸葛玄的学识,没道理能教出诸葛相国这样杰出的学生,因为两者的治学方式、重点完全不一样:诸葛玄治学,主要治经书,重视精读、自身修养,博学笃行。诸葛相国则主要读法家兵家纵横家的着作,如韩非子、战国策,六韬、孙子兵法、司马法,注重“观其大略”,而后在实践中加以取舍。
既然像按照原本历史中把诸葛亮、均交给诸葛玄行不通,到底怎样拒绝诸葛玄,又怎样培养三名小诸葛呢?
刘备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