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高云阔,今日的天气不错,目送郑御离开后,方略一路来到了钦天监,寻到那个借他《几何原本》的传教士巴理明。
“噢,方先生,难以想象您短短半月就翻译了这么多。”
“还好吧,我就偶尔写几页。”
简单寒暄一番,方略直奔主题,向他询问起几个翻译上的歧义,以及自己不确定的地方。
“您在数学方面有相当深的认知,”探讨交流了几句,巴理明讶然道:“像您这样的武官,我从未见过。”
深啥啊,数论这个东西其实没那么玄乎,高中课本上就有,不过属于选修范围,考试不考。
方略其实也懂得不多,只能说学过一些初等数论。
“不敢当不敢当,我国人才济济,于数学有更深造诣的人比比皆是。”
他打了个哈哈,敷衍几句便闪身走人了。
————
其实在周筱竹同意他在军中搞教育之后,方略便去寻了郭信,请他帮忙寻些教书先生,但郭信也很无奈。
“本官亦是行伍之人,文教之事…怕是无能为力。”
郑御?也不合适。
总不能自己去寻吧,显然不可行。
无计可施的方略最后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去找苏翰和。
站在兵部的门口,方略忽然意识到今天还是休沐的日子,搞不好苏翰和不在衙门。
算了,来都来了,试试吧。
“神武卫第一营都知方略,求见苏侍郎。”
门口的小吏依然是趾高气昂的模样,“有事说事。”
这么直接?
方略也很干脆地回道:“文教之事。”
那小吏愣了一瞬,盯着方略看了几秒,疑惑道:“文教之事去礼部啊。”
“而且你是军职,管什么文教?”
“这你别管,”方略不耐烦了,“去通报一下。”
“莫不是来消遣人的……”
那小吏嘀咕着转身进了衙门,稍后便回来了。
“苏侍郎在理事,你且进去候着。”
方略被带到了一处偏房等着,不过他还没坐稳就有人来了。
“苏侍郎准见,你去吧。”
等进了他的值房,方略不禁惊讶于此处扑面而来的繁忙感——各式各样的公文堆积如山,旁边的桌子上全都放满了,不过好在都被理的整整齐齐。
“寻本官何事?”苏翰和大抵也是个工作狂,此刻正头也不抬地飞速批阅公文。
从方略的视角看去,苏翰和起码有半边身子是被堆起来了的公文遮住了的,他干咳一声,然后道:“苏侍郎,下官想寻几个教书先生……”
“教书先生?”正在提笔疾书的苏翰和一愣,结果歪了一笔,不禁有些恼,“这儿是兵部,不是礼部。”
“是这样的,前些日子下官再三思量,给皇上递了一份奏本,然后就被召进宫了。”
方略把自己的意图给苏翰和解释了一遍。
“陛下同意否?”
“同意了,但是她让下官自己寻摸……”
方略尴尬道。
“哦,懂了,实乃趣事,”苏翰和问道:“整个神武卫?”
“不,就下官这一个营。”
“那倒还好,需要几个?”
方略早就盘算过,五个步军队和一个炮队,一个队若用二人,那就是十二人。
尤其是炮队,算术什么的一定得学扎实,以后…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教呢。
“十二人,以及三、五个会算术的。”
“本官知晓了,”苏翰和颔首。
“谁人来付他们的薪资?”方略忽然想到了一个大问题。
“嗯?”苏翰和继续翻看着公文,“倘若陛下只是首肯,那便不能以之为凭拨款的。”
方略有些懵,“那岂不是得下官自费?”
一个教书先生月钱少说也是四、五两银子,十五人就是约摸七十两。
皇帝,你坑我!
“唔,既然皇上都首肯了,那可否核实之后再拨款?”
“那当初何必不照常走流程?递给通政司后会有备份,陛下阅过后自然就可凭之拨款,”苏翰和笑了笑,“你小子还是太心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虽非坏事,但亦得择对时机。”
那咋办,那天饱受折磨才让皇帝准了这事,总不能因为没钱就放弃了吧。这叫什么,煮熟的鸭子飞了。
苏翰和见方略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把笔毛笔一搁,“你那日还说了什么。”
方略回忆道:“下官还提了伙食之事,文教之余改善伙食,才是最好的办法。”
“陛下说什么了?”
“皇上反问,是不是下官自己掏钱。”
“你如何回的?”
“下官…就说自己没钱,然后皇上就不说话了。”
苏翰和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