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霞真的是大家所说的,坐在戏台子底下都能睡着的人,这倒并不说有多困有多瞌睡,而是她根本听不懂。
即便是现在戏台两边的柱子上已经开始打字幕了,也不懂。
秦果理解的点了点头:“你不愿意看就在家休息吧,我是挺喜欢看戏的,我陪奶奶去看戏,看完了他们就住旅馆了。”
“明天上午周芒野在客来香订了两桌,中午咱们去县城,下午饭在县城吃完了,你正好去上班,周芒野家人就回去了”
姐妹俩难得的,在街上溜了一圈回去。
今天晚上家里除了秦胜利喝多了,已经回屋睡觉了,秦小兰钻在屋子里不肯出来,周爷爷也喝的太多了,被送回旅馆休息了。
秦小霞听不懂戏文里的唱腔,不喜欢看戏,也留在家里休息了。
秦小兰没出门。
其余的大家都去看戏了,包括三个小孩子。
三个小孩今天短短的半天时间,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芒野的外甥外甥女一直抓着小文文不放。
他们两个稍微大一点,把小文文当小弟弟一样呵护着,坐在戏台子底下,两个孩子都把小文文搂在怀里。
孩子们的友谊真的是很让人感动。
当然今天兴致最高的是周奶奶!她也喜欢看老戏。
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她坐在戏台子底下,如此面对面的欣赏戏曲表演。
她看得很投入,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哈哈大笑或者擦眼泪,心情跟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转变。
秦果也是看的津津有味,她打小就喜欢看书。
大哥姚小利就是个书迷,从小到大有钱就买书,家里摆放了几木箱的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建国以来出版的能挂上号的小说,还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小说,家里几乎都有,趣闻杂谈都有。
正是因为家里有这些丰富的书籍,秦果从小学就开始读。
到现在大哥书箱里的那些书都被她来来回回看了无数遍,在姚英不在家,被人欺负的日子里,书本是她最大的安慰。
看的书多了,对老戏里的唱腔和台词的理解能力就多了。
她很快融入到戏里人物的情绪和故事的发展中去。
她专心的看着台上的戏,这次请的剧团真不愧是全国排得上号的,尤其是演花旦和小生的,看的人简直是柔肠百转。
戏台下坐的观众,90%以上都是乡里的农民,大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虽然现在电影院经常放电影,但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对戏曲的热爱不减。
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看到伤心处都哭出了声儿。
周芒野和姐姐姐夫非常不习惯,但是为了陪奶奶,也都老老实实的坐在凳子上,受罪般的看着台子上的戏曲人物进进出出。
刚开始还规规矩矩的坐着,后来也都如坐针毡。
差不多开演半个小时之后,周芒野的姐姐实在受不了了,拽了拽丈夫:“走走走,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咱们出去在街道上转一转吧,要不然咱们去旅馆。”
姐夫也受不了了,两个孩子都已经睡了。
周芒野便告诉秦果一声,起身带着姐姐姐夫外甥外甥女回旅馆,安排他们休息了。
秦小梅也坐不住了,她也不喜欢看老戏,小文文也在她怀里睡着了。
她也起身抱着孩子回去了。
戏园里只留下老奶奶,紧挨着老奶奶的秦果,还有旁边的周妈妈姚英。
周妈妈是军人,不喜欢看这种拖拖拉拉咿咿呀呀的老戏,但是好不容易陪婆婆出来,为了让婆婆高兴,咬牙坚持着。
看着看着倒看出了一点意思。
姚英也和秦果一样,看的是津津有味。
她有点文化底子,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就喜欢看,西北人就认的秦腔。
她对今天晚上演的这出三滴血已经很熟悉了,很清楚的知道下一个出场的是谁,故事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她不停的给周妈妈讲解。
渐渐的戏园里的4个人都看得很投入。
周芒野将姐姐姐夫带去旅馆,安顿两个小外甥外甥女,睡在床上,三个人坐下来聊天。
三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很有话题,尤其是跟姐夫聊起来比跟姐姐的话还多。
三个人从小时候幼儿园说起,一直说到当兵,在部队到现在。
秦果家大家都去看老戏了,秦胜利喝醉了肚子躺着。
留在家里的秦小霞去了秦小兰房间,拿着周芒野家送她们的两条精致的项链盒子。
看秦小兰紧闭双眼躺在床上,想了想,过去坐在床边小声说:“小兰,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可是现在已经这样了,咱们谁都无法改变!”
“你既然回来赶上了,就高兴一点吧,别让人看你的嫉妒。”
秦小霞不会说话,说的有点直接了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