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资本主义帝国 > 正文 第84章 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

大明龙江宝船厂,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

帮工指挥叶丹已经六十高龄,须发皆白,却还在为大明的造船事业发挥余热。

叶家先祖从永乐皇帝那会儿,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船厂,已经经历二百年,可谓是造船世家。

作为船厂的督造官,叶丹老爷子分管着工匠中的第三厢艌匠厢。

艌匠就是造船匠。

因为这个时代都是木船,而“艌”却是打木船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所以江南一带的人们把造船匠都通称为“艌匠”。

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船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生产工具。艌匠就成了最吃香的手艺人。

叶丹年轻的时候,就是船厂最优秀的主墨师傅,也就是造船匠的头,整艘船从设计、选料、配料,到工人的安排,都由他负责。

现在人老了,技术都传给了儿孙和徒弟。

叶丹是和开明的人,教徒弟很少保留。很多人离开了宝船厂,到私人造船厂去了,也有的自己当老板发了财。有人高薪请叶丹去指导一二,但是被婉言谢绝了。

叶丹守着一个极大的秘密。

如今大明朝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

永乐爷国用充足,单是宝船就造了六十二艘,那可是体式巍然,巨无匹敌的大海船。它的铁舵,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其他的诸如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各种各类造得更多。

如今,几个船坞中,只有两个还在造些中小船,其他的都弃之不用了。

一里多长的船坞里积满了水,淤泥数尺深,长满了水草,看起来更像个河道。

老叶丹出仪凤门东的帮工指挥厅,走过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看到已经十五岁的孙子叶明从远处跑过来,“爷爷,爷爷,有一个锦衣卫小旗找您。”

叶丹皱起眉头,锦衣卫小旗找自己干什么?

自己和儿孙一向安分守己,从不参与外面的事情,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会摊上自己。

“他说有什么事么?”叶丹边走边问。

叶明道,“没有,不过说话很客气,不像来找事的。”

“哦。”叶丹心中有了底,“该不会北京那边要启用自己?“家族的长子一直是锦衣卫安排在宝船厂的暗桩,除了郑和下西洋时候,启用过外,其他时间一直都是潜伏沉在宝船厂,如同盯着猎物的鳄鱼沉在一片水底。

有时候,连他都忘了自己的锦衣卫总旗身份,只认为自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帮工指挥。只有偶尔翻看那总旗腰牌时候,才想起自己还是个卧底。

老吴丹溜溜达达回到家中。

那小旗亮出腰牌,报上名号。

吴丹验看了小旗的腰牌,“呵呵,原来是小旗吴松吴大人,请稍后。”

取出总旗腰牌,给吴小旗看了,“吴小旗,你我分属不同,找我何要紧事?”

吴松赔笑道:“湖广举人、锦衣卫百户周大人,在西水关的孙楚酒楼设宴请了你我,让我前来告知。”

叶丹更加摸不着头脑,湖广那边的锦衣卫百户怎么会找到这里?

要够查自己的底细,必须要去锦衣卫的经历司,找到主管锦衣卫人员档案的指挥使,翻阅永乐时期的老档案,才能顺藤摸瓜找到自己。

不过,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找到自己,也算是神奇。

但是叶丹怎么也没有想到,是一个叫钱丹桂的锦衣卫副千户暴露了他。

钱丹桂曾利用在经历司管理档案的机会,对大明朝锦衣卫积压二百多年的档案重新做了归档和整理。

钱丹桂那时候还很年轻,正是一个富于幻想且热血沸腾的愤青。

经历司的工作惬意舒适,有一天,正泡茶看书的钱丹桂同学突发奇想,要将尘封多年、鼠咬虫蛀的陈年档案整理一下。

钱丹桂说干就干,整天闷在经历司后院几间破旧的屋子里面奋笔疾书。

没有人在意他的行动,也无人关心他的存在,就连他的顶头上司,也对整天灰头土脸的钱丹桂开玩笑,“小桂子,都是些死档,你整理这些干什么,我可没钱补贴你。”

钱丹桂同学没有因为死档就停止工作,相反,他的投入更加热情了,因为他发现,每一个死档都是一个故事,也许有的曲折离奇,有的平淡无奇。但是说不定也是一座金矿。

钱丹桂爱上了整理死档的工作,用了正正十年的功夫,分门别类编了十一部文档。直到他被派往湖广,做了一名百户,钱丹桂编辑工作才结束。

钱丹桂来到湖广后,像一名精于算计的商人,把自己手里的十一部文档看作奇货可居。但是他明白,这货要卖有缘人。

观音菩萨化身寻觅西去大雷音寺取经者时,手持宝杖和袈裟,也这么做过。

当识货人周泽普从钱丹桂那里得到湖广及南直隶锦衣卫暗桩名单后,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

宝船厂的叶丹是他要起出为自己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