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我的爷爷叫龙麒 > 正文 第129回

第129回

翟家人避祸闯关东龙“上校”调侃蒋鹏飞话说这个名叫翟永全的库管引起龙麒的注意,要想搞清武长久和尚臣两恶贼偷盗军火的事儿,这个人是关键,他可能是知情人,甚至是参与者,必须更多的知道一点这个人的底细。

为了套话,又不露痕迹,龙麒装作随意顺口说:“市公安局有个副科长叫翟凤山的,翟姓是小姓,不像李姓、王姓、还有你们孙姓人家,一划拉一大片。这翟姓,整个哈尔滨翻个底朝天,往多里说,过不了20家,兴许他俩还是本家表兄弟呢!”

毕竟,龙麒对孙琪正并不怎么熟悉,老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眼下的哈尔滨斗争形势极其复杂,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固然,对孙琪正,龙麒有个正面的基本肯定,但他还是不能跟小九站码头朱老爷子他们划等号,就像刚才的开场白,只能借自己是军区后勤总部敌伪财产管理处科长的身份,违心的谎称大汉奸可能将财产转移到对面的木材仓库,绝对不能讲是军火库一样,交老底儿,还说曾经见过翟永全一面这样的话。

没想到,龙麒这么一说却歪打正着,真的让他说中了,孙琪正告诉龙麒,公安局的翟凤山跟翟永全真的就是一个爷爷的亲表兄弟。

孙琪正说:“翟永全家就在后街,跟我们家是老邻居,开始没有什么更多的来往,后来,我的老父亲救了他的小儿子,从此,我的老父亲跟他的老父亲成了老朋友,我们两家也从老邻居成为好似一家人。”

接着,孙琪正讲述他所知道的翟家人和翟永全的情况。

翟家人是山东蓬莱人氏,其父翟洪魁在蓬莱城关镇开办一个私塾,有“狗杂种”恶名的镇长苟笑天,一心想强占翟家私塾这块所谓风水宝地,却总是碰钉子。于是,就诬陷翟本山私通海匪、绰号“浪里白条”的白家老大,将翟本山抓进镇公所,好一顿毒打,并扬言要押送县监狱,判个通匪的死罪。

为了保命,翟洪魁只好违心的签定所谓的转让文书才放了回来。半个月后,洪魁刑伤稍有好转,当年18岁的、血气方刚的翟凤岐一气之下,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深人静之时,用砍柴刀砍下有‘狗杂种’恶名的镇长苟笑天的头,并放火烧了他家的宅院,从此,翟家人隐姓埋名,踏上避祸闯关东,求生存的艰苦里程,几经周转,来到哈尔滨东郊的天恒山镇落脚。

翟凤岐改名翟永全,他的老父亲改名翟本山,在镇里一家私塾当教书先生,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又有文化根基的翟永全在天恒山镇镇公所当文书,后娶他老父亲所在私塾校长的女儿为妻,并生有一个儿子,翟本山给他的这个宝贝孙子取名翟博文,乳名文文,其意是期望儿子长大后成为知书达理、学识渊博之人。

在文文7岁时,被一只流浪的大黄狗咬伤,大黄狗被翟永全一枪毙命,文文则在孙琪正的老父亲孙老中医的精心医治下,用祖传医术,不但保住了小命,没得狂犬病,就连左大腿狗咬的伤口都奇迹般的复合的很好。

翟家人特别感激孙老中医,本是老邻居的两家人成了好朋友,而孙老中医治疗狗咬伤的祖传医术也通过瞿家人迅速扩散开,就连哈尔滨市区的狗咬伤患者也慕名而来。

小日本投降后,天恒山镇镇公所改为派出所,除刘姓所长和范姓伪警察有恶行,民愤极大,被以汉奸罪抓入大牢外,其他人员基本没动。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后,镇公所人员又有所变动,除4个人留用外,包括巡长刘晓凡等有恶行,但民愤不算大、尚不够逮捕法办的5个人都被除名了。

翟永全虽说是刘晓凡的铁哥儿们,不过,身为内勤文书的他,因有文笔功底,也没有什么大的恶行,被留了下来。

被除名的刘晓凡,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后,在天恒山镇商会老会长宋老先生的引荐下,当了他的一位韦姓木材商仓库的主管。

在刘晓凡劝说下,翟永全也离开派出所,到木材仓库当库管,成了他得力的助手。不久,仓库易主,换了武运来当主管,刘晓凡离开了,翟永全也想离开,被刘晓凡劝住了,说是眼下乱世,找个能吃碗饭的差事儿太难了,何况过道就是家,就这样,翟永全继续当库管。

孙琪正说:“有时,我跟翟永全唠嗑时,问他在木材仓库干的顺心不?他却不作正面回答,只是含糊其辞的说,谈不上什么顺心不顺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哪一天不撞钟了,和尚也就当到头了。有时,在买东西时,偶尔跟武运来、尚云龙碰上了,也只是客套的打个招呼,看来,他们关系处的并不怎么好。前些日子又碰上了一次,等他俩走了,就冲他俩背影唾吐沫,回头对我说,这俩傢伙甙不是东西了,吃里扒外的,孙哥,对这种小人可要防着点儿。”

孙琪正还顺便说了最近翟家发生的一挡子事,他告诉龙麒说:“上个星期天,翟永全的70多岁的老母亲到鸡窝里掏鸡蛋,突然,从鸡窝旁窜出一只大耗子,把老太太吓了个大跟头。老太太又胖又矮,左手腕猛的往地上一触,不偏不倚,正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