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一代儒将 > 第九十五节 大蜀战备(求收藏)

门?这也就不说了,你靠山硬。可现在算是怎么回事?还要兼职工部、兵部侍郎,这可是跨了衙门的,大蜀立国以来还没有这样的情况。

更可恶的是若是赵元、李智兼任也就罢了,人家的资历摆在那里。可是楚云谦不过是二十八岁,用这帮老官吏的口头禅来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凭什么你这样青云直上?

所以,御史这么一带头,一帮大臣也是反对纷纷。什么楚云谦资历太浅,太过年轻,办事不老练等等,甚至有人情急之下还参了一本楚云谦昨日徇私枉法私放虢镇候邹虎等等。

不过没有办法,一是肃帝同意,而是赵元坚持,三是刘志龙力排众议,四是邹丕是迫不及待的表示可以赞同。而且文郡王、张然也是主张赞同,这些个可都是权倾一时的人物,你反对有用吗?

结果很快便被定了下来,楚云谦领京兆尹衔,兼任工部、兵部侍郎,就在京兆尹办公主持全国战备事宜。

散朝后,众人是纷纷上前致贺,一时间恍若刚才在朝堂之上极力反对的人不是他们一样。

楚云谦是微笑以对,但他的心里却是有些冰凉。这些昔日道貌岸然的大臣们,片刻间前倨后恭,人情冷暖莫过于此。

好容易,楚云谦脱开众人,文郡王却是近前道:“恭喜云谦,这番却是我大蜀历年未见,你堪当奇才。”

楚云谦连忙施礼道:“谢郡王爷抬爱。”

文郡王笑道:“你可要好好请客以示庆祝。”

楚云谦连声道应该,请郡王爷等候消息。

文郡王是哈哈大笑而去。

楚云谦是回到了京兆尹府衙,工部、兵部属吏已经是早已带着文书等待多时了,好在欧阳澈坐守衙中,早已是将这是来人安排妥当。

楚云谦是立即召集岳渊、欧阳澈共同议事,看着工部的呈文。

这些公文显然是机密至极,除了锁在大铜箱中外,有些还被加封了火漆!而工部直接负责此事的只有三个人,一看之下便知是老成持重之人。更为甚者这三人分别负责不同种类的事物,他们彼此间是不得沟通的,所以无人知道这战备的整体面貌。

众人是为柳方云之死痛惜不已,也为他细致的组织才华而震惊的是目瞪口呆!

这位柳大人在筹措军备上所耗心血几乎是难以形容!

步军皮甲命剑北州、益州生产三十万套,每月交付十五万套;

步军长矛命益州、冀州生产三十万只,每月交付十五万只;

步军飞矛命剑北州、冀州生产三十万只,每月交付十五万只;

骑兵战马命云州、延江州接洽采购五万匹,两月之内完成;

长弦硬弓命江陵州、延江州生产十万张,每月交付三万张;

短弦软弓命延江州生产六万张,每月交付两万张……

所需的各类军需辎重不仅规划了整体数量,而且是制定了详细的工期。结合各个州的资源,不仅做了最为有效的分工,而且还规定了筹集的来源于渠道。

整个军需不仅是最大化的分割了蜀国官属兵工器械厂的任务,而且是鼓励民间治械机构参与并分化任务,同时厘定了购买价格。甚至对于一些急需物资还制定了对外购买计划与方式,同时整体规定了交付地点、运输方式渠道等。

这些庞大的军备计划几乎是写满了数百个厚厚的本子,是分门别类、分册装订,每一个细节都是由专人负责接手签押。整个看过去是一目了然,就连一支箭在什么地方,一个铜板花在什么地方都是清清楚楚!

良久之后,这些簿册才看的差不多,这里面几乎是每一页都是有柳方云的签押!

楚云谦叹息道:“谁能想到这为京兆尹柳大人对军备的掌握竟然是精致如斯!”

岳渊也是惋惜道:“柳大人的计划是在这三个月内给大蜀至少装备三十万步军,五万骑军,还有弓箭兵十万,弩箭兵五万。三个月内五十万整装新军,这是什么概念?”

欧阳澈目光中露出尊敬之色道:“更可贵的是他结合国库与民间资金,采用先借后偿还本息的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最多的战争资源。而且这些竟然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简直是不可思议!”

楚云谦苦笑道:“云谦这才深刻明白岳老伯所谓的得蜀者的天下的意思!”

这很明显,三个月筹集军备五十万新军,这是什么样的国力?大蜀文帝数十年来简政爱民,赵元等大蜀三杰致力于朝政,儒家思想治国奖励农耕,兼用墨家鼓励商贾、工业,数十年间是修生养息,国库充盈之下是藏富于民。在这一刻,在柳方云的手中,大蜀国力在不显山漏水的情况下爆发出来!

三个月五十万新军的装备,这是让任何一国为之胆怯的恐怖力量!

柳方云确实是难得的干才!而他也绝不是这大蜀帝后相争的牺牲品,更为确切的是:柳方云是赵元等智士早已暗藏的一颗棋子!是杀招!

可惜,大蜀这些极尽机密的战备显然已经是被北元侦知,否则北元绝对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