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之初,新湖区是鹭城新兴的工业开发区。大量外来人口在此创业,其中的佼佼者成了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在鹭城购买房产落地生根。翔鹭花园作为新湖区老牌的中高档社区,正是这批成功者的聚居地。
但是随着时光的前行和时代的变迁,这里不管是从房屋格局还是到配套设施,都已经跟不上新的市场需求。于是最初的住户大多买了新房并且先后搬走,留下的房子大部分用于出租,新住户的流动性非常大。
现在的翔鹭花园已经大不如前,不但监控设施老旧不堪,故障频频,就连门卫也形同虚设,整个小区就像开放式的公园一样,任由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甚至还有人把小区的前后门当成了抄近路用的小道,每天从这里路过。
这一点在顾谦非开车进门时就感受到了,管理车闸的保安只想收他的停车费,并不在乎他进入小区的真实目的。女主播案的第四个受害者在这种地方遇害,过多的干扰项会分散警方的注意力,留下的有用线索肯定比之前三次要少得多。
警员小丁简单地介绍了案情之后,就把顾谦非让上楼,自己又尽职尽责地留在楼下维持秩序。
第四个受害者居住的是一栋十二层楼的小高层,一梯三户,带电梯。可是顾谦非走进该楼梯的唯一电梯之后,只见电梯四壁贴满了各种广告,而电梯厢右上角的监控摄像头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个残破的安装孔。
当然,这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也没抱什么幻想。根据凶手之前的表现,就算是在碧水华庭那样的新兴高档社区,也能凭借小手段来规避监控的拍摄,更何况是翔鹭花园这种地方。
说起发生在碧水华庭的第二起命案,顾谦非记得半个月前自己曾经给过刑警老李一些侦办方向的建议,不知道对方在那个方向上取得了什么调查结果。
电梯上行至死者居住的五楼,门一开,他就看见老李的身影,正焦虑地在门口抽着烟。而方岚欣暂时不见踪影,也许在屋里主持搜证的工作。
两人打了个招呼,顾谦非便直入主题,“半个月前我给你的那个建议还记得吗?查得怎么样?”
“唉,别提了!碧水华庭的车库采用的是老式的感应卡,而不是新型的车牌号识别系统,无法自动记录出入车辆的车牌号,全靠值班保安手工登记。”
老李这么一说,顾谦非顿时明白了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因为那些保安为了捞外快,从不登记访客车辆的车牌号,这条线索就断了?就算是这样,难道当天的保安一点印象都没有?难道车库监控没有拍到符合条件的车辆?”
“唉!”老李闻言再次叹了口气,“这事说了更来气!碧水华庭案发当天的夜班是个老糊涂,一点记性都没有,甚至都说不清那晚有没有外来车辆进入,更别说记住车型和车主相貌了。更夸张的是那家伙不知道怎么弄的,居然不小心关了车库的监控软件,什么资料都没留下。”
“不对!有蹊跷!”顾谦非不是不能接受找不到关键证据的挫败,而是觉得这里头的巧合没那么简单,“碧水华庭是高档社区,物业费算是比较高的,各种软硬件配套也相当不错。承包碧水华庭物业管理的那家物业公司在鹭城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不可能为了贪便宜省几百块钱的工资而去请一个不称职的夜班保安。”
“理是这么个理,但事实上他就是不称职了。当初我也怀疑他是不是收了凶手的好处,把录像资料给删除了,还特地把负责监控整个地下车库的岗亭电脑搬回支队。技术组的同事做了硬盘还原,又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当晚的录像资料,才得出当晚监控软件是处于关闭状态的结论。”
“那个夜班保安多大年纪?”顾谦非一边问,一边掏出两支烟。
老李接过他递过来的烟,自己点上火,努力回忆着,然后答到,“看起来五十岁左右吧,中年偏老一点。”
随着两个人都点起烟,电梯门外的楼道里立刻烟雾缭绕,就如同笼罩女主播案的迷雾一般,把一些本就不容易发现的细枝末节完全覆盖。
顾谦非继续追问,“他平常喝酒吗?当晚喝了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当时没想那么多,就算发现他是因为喝酒误事,我们也不可能追责他啊。”
“立刻去查一下!如果当晚他喝酒了,查查是谁让他喝的。如果他没喝酒,那就带他去验血,查一查毒*品残余!”
“什么!?你怀疑他吸*毒?”老李惊讶得嘴里叼的烟差点就掉了。
“根据你的描述,这个夜班保安当晚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吸了致幻型毒品,比如凶手递给他的香烟。”
“发生这种事的几率太小了吧?”老李本能地不相信。
“那么你觉得夜班保安突然失去记忆,同时误操作关闭监控软件的几率更大吗?”顾谦非反问对方。
老李琢磨了一下,紧紧地抿着嘴,摇了摇头。
当初他只想到保安隐瞒事实的可能,才把岗亭电脑搬回去检查,却没想过夜班保安很有可能已经遭了凶手的“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