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突然变得张牙舞爪,算不算异常?”顾谦非继续追问。
“哦,这样啊,那应该算是有点异常。关键还是看情况吧……”小葛不是很确定。
就在这时候,张管家拿着平板电脑来了。
顾谦非接过平板电脑,同时指了指执法记录仪,“那好,你现在带着对他最初的印象,直接看17号晚上最后一局狼人杀。”
“那行,我先看看。”小葛将信将疑地打开17日晚上的视频资料,直接拉到了十一点多的时间点。
小葛看视频的时候,顾谦非点开了平板电脑上的狼人杀法官系统,开始调阅案发当天,也就是8月11日晚上的对局记录。
当天蒋瑾年这一群人一共进行了整整十二局狼人杀,晚饭之前五局,晚饭之后七局。当然,考虑到每个人都有被首刀的概率,实际上平均下来只能算进行了十一局游戏。
不过十一局还是十二局并不重要,如果每局都认真玩下来的话,一样都是非常疲劳的。
顾谦非从当天的第一局游戏开始查阅,耐着性子一直翻阅到最后一局,并对游戏数据做出了量化分析。
在全部的十二局游戏中,蒋瑾年被首刀一次,首验两次,两项数据加一起刚好是个平均数,说明大家在玩狼人杀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针对他。但是他的结果却并不好,仅仅赢下了其中的五局,胜率40%出头。
他抽中“好人”的次数是八次,略高于7.5次的平均值,仅仅获胜五次,胜率62.5%,低于当晚“好人”的平均胜率67%。而他当“狼人”的次数是四次,仅取得一次胜利,胜率25%,同样低于当晚“狼人”胜率的平均值33%。
换言之,蒋瑾年的战绩在八个游戏玩家当中是偏低的,只有两个人的成绩比他差,还有一个与他持平,也就是处于胜率榜的下半区。
然而他身为常青藤名校的在读博士生,智商肯定不低。之所以会玩出这么差的胜率,完全是因为性格原因所致。缺乏表现和表达的欲望,游戏中的存在感偏低,导致缺乏号召力,很难在不利局面中carry场上局面。
这一点顾谦非深有体会。17号当天的第一局游戏,蒋瑾年明明首验查出他是“狼人”,却因为性格上的问题而贻误战机,让他抓住机会带起了节奏。
但是这样一个风格的人,在案发当晚,大家都身心俱疲的最后一局游戏之中,却一改之前的疲软风格,大张旗鼓地高调带节奏。虽然他最终依然败给了朱安明领衔的“狼人”,但是在这一局当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进取。
这一点从狼人杀法官系统的游戏录音里就可以听得出来,他在最后一局游戏当中,亢奋得连说话的声调都变了。
简单来说,就像换了一个陌生人一样。
再结合17号当天晚上的表现,顾谦非立刻就发现了共同之处,蒋瑾年都是在最后一局游戏当中奋起。结局固然有所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却是完全一样的。
一旦有了共同点,事情就比较好办了,顾谦非只要找出两个晚上还发生过什么让他忽略的诱因,就有希望找出蒋瑾年无意识杀人的真相。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当初他为了观察各嫌疑人的一言一行,尽可能地复盘了案发当晚的场景。这就导致了两个晚上发生过太多的相似甚至相同的事情,要从这些共同点当中找出唯一的诱因,难度怕是不小。
“有太多的共同点,一样的流程,一样的食物,我这算不算作茧自缚呢?”顾谦非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