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比喻事情的头绪或者发展脉络,例如破案的线索或小说的线索。
这个词源于古时,最初是线和绳的泛称。直到宋代《朱子语类》才被引申为现在这个意思,原文是“又曰事事都有个端绪可寻。又曰有路脉线索在里面。”
之所以会由最初的线和绳,变成现在的头绪和脉络,完全是因为两者之间的想通之处。细者为线,粗者为索。索,一目了然;线,则有可能是一团乱麻。
小说的线索也就罢了,哪怕埋得再深,也要讲究个脉络清晰,贯穿全文的主线就像粗粗的绳索,结结实实地串起所有的剧情。
但是在案件当中,线索这个词就像一团凌乱的线团一样,任你眼力再好,要想在线团里找出线头,并且将其捋顺成一条直线,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既然小说和案件都有线索这一说法,那么另一个词也同样通用,那就是灵感!
然而同样是灵感,两者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写作的灵感一旦来了,就是源源不绝的思路和洋洋洒洒的文字,让人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破案的灵感就没那么厚道了,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又走得毫不眷恋,可谓稍纵即逝。
就以眼下的顾谦非为例,当他回想起刚才点开长夜直播APP的画面,眼中仿佛看到了一团凌乱的线团当中露出了一丝线头,这就是那一瞬间的灵感。
然而刚才的画面为何会突然触动到他的灵感,却又不得而知。这种灵感实在是难以捕捉,就像线团里的线头一样,明明已经看到了,却可望不可即。
顾谦非明明知道自己的灵感来自于手机,却连这灵感究竟对应于哪个案件都没想明白。究竟是网络贩毒案,还是无名尸案?
两个案子都要依赖于手机来侦办,一时间竟然让逻辑能力本应该很强的他有些犯迷糊。长夜直播APP自然是对应于网络贩毒案,而手机则对应无名尸案,但问题是他不知道稍纵即逝的灵感来源于那一部分。
在他的记忆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灵感来源于那一瞬间的画面,这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于是在他思考的过程中,就像随手翻转一下线团,再转回来时,却已经找不到那根细细的线头了。
这种感觉就像女主播案凶手赵威落网的那一天,顾谦非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中学生聊游戏时的对话一样,明明有所触动,却一时间无法形成清晰的思路。直到几个钟头过去,才终于意识到那是一条关键性线索。
但是今天他所面临的困难远胜于当日。当天他手头只有女主播案一个案子在查,有什么灵感都是与该案直接挂钩的。而今天他同时面对无名尸案与网络贩毒案,以至于连这个灵感是用来找到哪个线团的线头都分不清了。
叹了口气,他暂时放下这个一时半会儿不会有答案的问题,耐心地等待下一次灵感爆发的瞬间再去思考。
顾谦非烦恼于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方岚欣那边则沉湎于公主与王子的未来。一顿中秋晚餐,两个人都吃得心不在焉。
在鹭城浓重的节日气息当中,两个异乡异客却丝毫没有融入到这种喜庆之中。草草地吃完晚餐之后,方岚欣也已经没了最初的兴致,与顾谦非互道一声晚安,便各自归家。
沧海区与同集区,对于鹭城而言,都是正儿八经的郊区,彼此之间还没有地铁直连,而公交线路也是少得可怜,根本没有直达车。
顾谦非经过等车又转车,花了一个半钟头才回到位于同集区的租屋里。
给方岚欣发了个报平安的短信之后,他把目光转向长夜直播和无名尸案的那支手机。
之前在阿罗海的时候,“寂寞三秋”的账号在“夜来香”的直播间里挂了一顿饭的工夫,却没有人在私聊频道里找他。
或许是经过半个月的相处,大家已经习惯于“三秋哥”不怎么爱说话的沉闷风格,也就不像一开始那样积极地找他说话。“寂寞三秋”就像一个安静的美男子,默默地坐镇在“夜来香”的直播间里,偶尔刷几百块钱礼物,才能显示出其存在感。
摒除了那些没事找事的闲人之后,顾谦非相信今后再有人私聊自己,十有八九就是网络贩毒的那帮人。
理顺了“猎鲨”行动的思路之后,顾谦非已经可以确定今晚的灵感应该与网络贩毒案无关。要破这个案需要的不是灵感,而是足够的耐心和运气。
如此一来,那个灵感毫无疑问是关于无名尸案的手机。于是他拿起那支已经充满了电的手机,再一次陷入思考。
就在他刚刚打开那支手机的时候,自己的手机却先一步有了动静,是来自“长夜跑骚团”社交群的消息。点开之后,果然又是“昆仑”和“非言”这两个活跃分子在闲聊。
顾谦非本打算关掉社交软件,无视这两人毫无营养的扯淡行为,但是突然想起下午在自己密室脱逃主题店“凶案现场”听到的那一席话,顿时决定趁热打铁摸摸群里各人的底。
如果群里的玩家不存在网络毒贩,那就趁早弃了这个坑,省得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