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茶馆二楼转角处的一间包间,两面开窗,拥有比其他房间更好的视野。
坐在窗户旁边的沙发上,顾谦非回过头就可以看见位于对面不远处的那个快递站点。此时站点里有个人捧着四五个小纸箱,正在进行投递填单。门口停着一辆共享单车,之前并没有出现,显然是此人的交通工具。
毒贩很聪明,没有开车,因为车辆虽然速度快,却容易被路面监控追踪,远不如临时租借的共享单车隐蔽。
既然毒贩是骑车,那么说明他的窝点距离这里不算很近,至少是步行十分钟抵达不了的地方。同样的,负责帮他放风的同伙肯定也得骑车。
于是顾谦非站了起来,站在窗户边的隐蔽角落里,开始观察周边环境。很快的,他就在另一边窗户下面的十字路口转角处看到一个同样骑着共享单车的男子。虽然人行横道的绿灯已经亮了,他却无动于衷,反而对着各个方向东张西望。
顾谦非拿起手机,给这两个人分别拍了一张照片,作为证据存档。
随后,他出门结账,下楼找了一辆共享单车,直接出发。虽然那两名毒贩还没有走,但是他根据放风毒贩的自行车车头朝向西面,可以判断出他们是从东面过来的,于是先行一步,去前面等着他们。
那名放风毒贩看到有人出现,立刻以一种非常警惕的目光望了过来,直到目送着顾谦非骑车渐渐远去,这才松了口气。这两天据说风声很紧,上面交待他们要万分小心,绝对不能大意。如果是在以往,他才不会那么认真放风。
顾谦非骑着车一直来到下一个十字路口,才找了个隐蔽的角落躲起来,等待即将到来的两个毒贩。
过了一会儿,和他预期的一样,两名毒贩骑着车,彼此装成不认识的样子,一前一后地往这个方向过来。
顾谦非没有立刻跟上,而是放过了骑车在前面的投递毒贩,然后才远远地跟在放风毒贩的身后。
这两人完成了递送任务之后,身上已经没有毒品,警惕性自然也随之消失了大半,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已经被人跟踪。
一路向着东面骑行了十几分钟,来到距离快递站点大约不到四公里远的地方。这里已经非常偏远了,甚至比顾谦非的租屋还要偏僻一些。
到了这种地方,顾谦非就不能再跟上去了,不然实在显眼。一般毒贩的窝点附近都会有人二十四小时放风,谨防警方的人马突然出现。而缉毒警通常都是便衣出动,开民用车牌的车辆,所以放风的毒贩对于陌生面孔格外敏感。
况且顾谦非还不算生面孔,估计经过昨天的事情之后,“强哥”不慎被沧海分局刑侦大队抓捕,上面肯定会把他的照片在组织内部广而告之,让大家小心此人。
防火防警防侦探!
看着两名毒贩在路边下车,顾谦非在距离对方一百多米远的地方赶紧跟着停下,看了看附近建筑,找了一栋楼层最高的楼房,走了进去。半分钟之后,他已经来到了这栋楼的屋顶,远眺百米之外。
因为摄像头和笔记本电脑都在背包里,昨晚被留在了阿罗海城市广场的失物招领处,顾谦非现在只能借助手机来提高视距。他买手机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一点,所以不挑其他性能,就选那种后置摄像头强大的机型。
此时打开手机相机功能,把焦距拉到最大,瞬间把百米之外的画面拉到了眼前。虽然画面有点模糊,也没办法拍摄清晰的录像,但顾谦非的目标不是这里。
这两个负责送货的马仔进去的是一栋民房,和沧海区那边的城中村一样,是当地农民自建房,只是没有形成规模。但是和沧海区那边相比,这里要萧条得多,附近只有几座破落的小工厂。
两人走进民房之后,就已经脱离了顾谦非的视线,但是他并不着急。那栋民房的建筑面积有限,里面也住不了多少人,他既然有两个明确的目标,想要在这么一栋小楼里把他们找出来并不难。
其实顾谦非并不是很关心这两人住哪儿,因为根据常识,“饼干”这一类的毒品是用甲基苯丙胺的各种化合物进行人工合成的,生产的过程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需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因此制毒窝点不可能设置在居民房里,那气味足以引起周边住户的警惕。
以前很多制毒窝点都藏在山上或者偏僻的乡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的破坏效果。有毒废气就不用说了,其废水也会让附近的植被大面积枯死,比起印染厂之类的重度污染企业也不遑多让,并不是很难判断。随着警方如火如荼地打击毒品,这些窝点都被一一拔除。
正因为这样,贩毒集团的制毒窝点又一次转移,要么往更加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躲,要么就大隐隐于市,到城市里来安置。鹭城一带是闽省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不存在深山老林这种地方,因此王建国生前怀疑鹭城贩毒集团的制毒窝点就藏在市区里。
而顾谦非在顶楼观察的时候,发现在那栋民房附近有一家小型日用化工厂,非常可疑!
鹭城的化工行业还算有一定规模,沧海区那边更多,为什么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