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战爆发之初,据敌强我弱的客观太势,国民政府大本营即确定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基本主旨。
在持久抵抗战争中,中国军民蓄势待发,同时消耗日军主力,争取最后胜利,以空间换取时间。
1938年2月5日,蒋介石在武汉高级将领会议上说:
“我们要在武汉与敌人打战就是争取时间。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国土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以消耗日军的实力,争取抗战最后的胜利。”
这种持久消耗战略,在徐州会战中的运用,更有其特殊意义。
只因在平津、淞沪、太原、南京等地相继失守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已逐步西移;
1938年上半年,武汉作为中国临时都城,竭力保持津浦、道清这两条铁路,迟滞日军西进,是屏障武汉、掩护抗战重心西移的关键所在。
故,统帅部确定在徐州南北与日军作战,消耗敌人,争取时间,无疑是正确的。
1937年8月11日中午时分。
南京汤山。
龙云、朱德、叶剑英、三人散步。
回顾云南讲武堂学生在护国讨袁、北伐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朱德赞道:
“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云南人民为反帝反封建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
对抗日战争朱德问:
“志舟,云南可以出二三十万人吧?”
“没问题,但要视军事发展状况而定。”
龙云答。
龙云问:“此次抗战,政府给了你们些什么武器?有没有大炮?”
朱德笑:
“我们只要轻武器,大炮运动起来不方便,打游击,不要大炮。”
叶剑英还不失时机地向龙云介绍了中共兵力对日作战态势及在敌后发展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构想。
龙云如获至宝,表示要派人到共产党那儿学习打游击战,愿意长期保持联系。
龙云回到宋子文的北极阁,有人报告委员长来访。
龙云惊喜若狂。
蒋介石亲切地问:
“志舟,这里还住得惯吗?”
两人手紧紧握在一起。
蒋介石谈笑风生。
从英美、苏联对华态度谈到国共合作。
话题转到当前抗战:
“志舟兄,你对中日战事前景有何看法?”
“倭人国力强于我国,然,我四万万同胞万众一心,举倾国之力一死相拼,定能荡平东瀛岛国。”
龙云答。
“云南是否出两个军的兵力?”
蒋直奔主题。
“委座神明,云南偏于一隅,多贫瘠之区,往日惯受他省相协,近年好转,权杖委座关照,龙云感激涕零!可否先出一个军,据战事发展再出一个军?”
“好滴,好滴。所有供应补充,我告诉敬之(卢汉)同你商量即可。”
深知龙云说一不二,蒋高兴答道。
目的达到,深知帝王之术的蒋又将话题转到他最纠结的1937年8月13日即将开始的淞沪会战:
“志舟兄,你看上海战事结局将如何?”
其实他早就预测出来了。
“委座,恕我直言。上海会战恐难持久,如果不保,南京将受威胁,并难防守,上海国际港口之国际交通将陷于囹圄。”
军事、战略专家龙云答道。
“对滴,对滴。这种情形是可能出现滴。到时,只能从香港和滇越铁路到达内地了。”
蒋介石哀婉无赖地激将龙云。
“日本既然敢于进攻我大上海,势必继续南进,南方战区将被扩大,那时香港和滇越铁路能否畅通就很难说了。”
龙云说。
“那志舟兄,历来你都给我讲真话,我很少听到你说这样滴真话。以你之见呢?”
“我的看法是,应早做好准备,同时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可直达印度洋。公路可由云南出人出力,中央给予适当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协助完成土木建设。”
蒋介石连声大赞:
“好,好。我让铁道部和交通部找你照此办理,早日开工。”
蒋介石会见龙云,收益匪浅,不仅得到了两个军(实际是40万人马),还得了一条由20万云南人修筑8个月就竣工的上千公里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
所谓大滇勇士,大滇士兵,绝非虚构,自吹自擂。
这里,谨向读者引曝一点蒋公对滇军的青睐与期盼电文:
蒋介石盼滇军速出发电(1937年9月5日)特急。昆明。龙主席勋鉴。霆密。兄部何日出发,务望于下月中能集中常德,如何?盼详复。中正手启。歌申侍参京。印。
龙云呈滇军出师军费困难并请补助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