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规律,百草春天发芽秋天枯萎,花开花落,想要重现生机也要经历种种困难才可能出现枯木逢春。更何况人治的国家300年的发展,在这三百年里诞生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也出现了令人痛恨的奸逆,有繁荣似锦盛世年代,亦有易子而食不堪回首的岁月。但谁也无法阻挡时间的前进。大陈王朝已经走过了整整290年,已经年迈的像躺在病床上的百岁老人。
当今陛下如果不是处在这个王朝的末期史书上必然会对他不吝赞美,尽管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但他也无能为力了。只能在这艘陈旧的船上修修补补,不至于让他立马沉下去。
当陛下恒昌从天灾人祸兵乱朝中党争的奏折中走出来,天上已月上枝头。京城还是繁花似锦,但这些跟这位刚刚四十出头的皇帝没有有关系,皇帝尽管费心费力想走出目前王朝的困境,更多的是做无用功,丝毫没有解决的办法,而问题却一天一天的在加重。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国破家亡了。唯一能让这位皇帝陛下开心的就是有两个皇子每天陪他一起用餐。当今皇帝虽然才四十岁,但白发渐生,大皇子已经20岁了本早该立为太子,百官亦多次上奏皇帝立大皇子为太子稳定国本,也是皇帝强压着以至于大皇子还在皇宫中生活。在这风雨飘摇的王朝皇帝想像老母鸡一样护着自己的孩子,但终究还是王朝末世。
恒昌走进起轩阁,大皇子正陪着年仅5岁的二皇子在看书,自从5年前父子一次冲突后,对他们的父皇的到来看也不看,皇帝也不在意只是安排晚膳,父子三人就坐下来开始用餐。皇家饭菜本应奢华无比,而他们父子三人的饭菜最多像一个中等普通的家庭的一样三菜一汤。饭后皇帝像往常一样和小皇子玩,大皇子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看书。小皇子恒温毕竟还是很年幼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恒昌对大皇子恒邦说:邦儿让你做个平民你愿意做吗?邦儿愿意听从父皇的安排。大皇子毫无表情的回答。我知道你不肯原谅我对我心中有恨,你母后在生下温儿的时候被李贵妃下药致死,但我却无能无力,无法为她报仇。但朕注定是亡国之君了,朕就算有通天的本领也救治不了我们恒家的江山。今天刚传来的消息温飞东山再起又聚齐20万叛军在中原攻城略地。这次他们不再是流寇了,他们开始置官员,管理地方,打击大地主,将土地分给平民。打出的口号温王降临,百姓温暖不愁,跟从他的百姓越来越多,官军无心平叛,多数城池不战而降。而拥有目前最强官军李家侯家白家各守自家的势力范围,接受流民,壮大自己。而朝廷呢,一帮大员每天就会对朕说节俭仁爱天下必平,想想都可笑。你恨我也好,康家王朝快走到尽头了。朕不设太子,不让你出宫建府。因为朕真的没办法坚持我们康家的江山了。朕想让你当个平民,平平安安就好。康家亡国之君是朕就好了,一切骂名我一人承担。恒邦冷冷的说我的人生你能掌控吗?然后离席而走。恒昌也没计较,然后又走进毫无用处的尚书房。
三更天的时候恒昌准备休息的时候突然起轩阁大火冲天。在恒昌大呼抢救两皇子的时候,恒邦抱着恒温走了进来说到既然要当平民就早点当,既然要亡国还何必在乎那么多。跪拜下去行个大礼后,抱着还没睡醒的恒温走向尚书房龙椅后面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密道。恒昌只是看着一句话都没说,老太监吕桥也没阻止看着他们离去。当密道出口门关上恒昌的眼泪流下了他才40岁,努力想改善江山却换成这样,换来妻子莫名死去,儿子离他而去。草枯树萎,亡国破家。
大火直到把起轩阁烧成废墟才熄灭。第二天早朝恒昌发下口诏辍朝三日。恒昌一直在尚书房没有出来,外面已经乱套,朝廷大员纷纷来到尚书房门口,请求觐见。恒昌把他们全部打发走,然后下诏封追封大皇子恒邦为秦王二皇子恒温为魏王,然后将李贵妃打入冷宫,让太傅李家家主李毅为两位皇子治丧,朝中政务全权交给大学士侯家家主侯磊处理,大太监吕桥监督,恒昌本人移居颐和阁养病。
当这些口诏传下去有人欢喜有人愁。侯家本来就是三家居中实力,李家以前宫内有贵妃,外面有李家大公子统帅的占据朝廷三分之一精锐。在朝政中李家一直压着侯家,导致侯家在中枢近几年全看李家颜色行事对中枢影响力微乎其微,如今突然二位皇子突然死于非命,再加上五年前的皇后之死。贵妃突然被皇帝不顾虑李家打入冷宫,事情真相不言而喻。白家是三家中实力最弱的,他们家族主要经营着西北地方,也是三家中对朝廷稍微忠心的一个,但朝中毫无影响力,还要巴结李家,维持白家在西北的生存。
在李家府中听完口诏后李毅阴沉的脸,周围的下人大气不敢出。把王先生叫到书房,其他人散去,对着李家大管家李希说到。
稍后王先生在李希的引领下来到书房后。
”先生怎么看今天发生的事情;李毅道”两位皇子死于非命,贵妃被打入冷宫,在加上五年前的事情,所有人都会认为是贵妃做的,而皇宫目前还没有传出来任何贵妃的消息。现在不管是不是贵妃所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皇帝哪怕失去两位皇子为了大陈王朝他也不能对家主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