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夜色下缓缓的向着京城驶去。李毅坐在马车里心里却很不平静。李淑说的很对自己当前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不敢碰触那深层次的原因。自己李家本就是河北最顶尖的家族,与自己家族不相上下的还有卢氏赵氏韦氏郑氏,依靠这些家族的家族更是不计其数构成了整个河北的统治基础就像一张大网笼罩着整个河北。传承上千年的家族哪家祖上没出过相公大将大儒,更是读书人崇拜的对象。即是门阀世家又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李家所拥有的他们同样不缺。他们掌握着读书人的资源同样也控制着读书人,读书人形成的士大夫集团又组建成官绅集团,官绅集团的延伸就是基层控制着大量土地的大地主,这个庞大的集团想想就让人发寒但要让李家实力更进一步却又不得不碰,朝廷赋税不足从武宗的时候开始,天下可耕土地每年在逐步增加,人口也在增加,但缴纳赋税的自由民却越来越少,拥有自己土地的自由民更少。承担朝廷的赋税却恰恰是这些自由民,那些门阀世家士大夫官绅集团他们关系网错综复杂,对于赋税总有无数的理由和借口不用缴纳,从武宗开始朝廷开支就入不敷出了,到了神宗时候神宗皇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拉下脸面在天下派遣镇守太监,针对性的收缴商税,收缴的商税除了一部分移送到国库其他的都进入了皇室的内库,不到朝廷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拿出补充国用的。因此神宗皇帝此行得罪了利益集团,朝堂上针对神宗皇帝的行为处处作对,神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不上朝了,所有大事之和政事堂的相公协商做决定,不在面对天下百官了。但神宗皇帝做的有一点非常好的哪怕拉下自己的脸面也没向自由民增加赋税但还是落个与民争利的污点,神宗朝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去了,但天下好在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乱子。兴福帝还在太子的时候就对神宗帝疏离百官感到不满,对士大夫集团甚是亲近。因为如此神宗皇帝动过更换太子的念想,但朝堂上不论是政事堂的相公还是六部官员几乎所有官员都反对。说到底这些官员都是士大夫集团的一份子,有一位亲近己方的太子正是他们想要的。最终神宗皇帝在国本这件事落败了,兴福帝还是顺利登基了。登基后的兴福帝废除了神宗皇帝所谓的苛政,赢得满朝文武大臣高呼圣明,可事情的发展却是反过来的,兴福帝登基为了解决朝廷国库不足,把内库的钱粮大规模补充到国库,神宗皇帝攒下的家底很快一空,到了兴福2年中原遭遇大灾朝廷急需赈灾国库同样仍然没钱没粮后来被逼无奈兴福帝再次动用已经不多的内库去赈灾结果还是中原百姓揭竿而起。更是发生了勋贵集团屠杀十五万难民的事件,自此中原和朝廷就成为了解不开的死结。战事一直拖着钱粮耗费不计其数本就空虚的国库脆弱的财政几乎崩溃。到了这个时候兴福帝才发现这些士大夫集团的丑恶嘴脸,但已经被这帮人牵着鼻子走兴福帝发现除了像他父皇一样疏离他们尽没有任何办法,但这位皇帝又没有神宗的情商搞得和这些士大夫集团对立了起来。纵观整个兴福帝十七年的执政钱是他最大的难题,也是他始终绕不开的。他这个时期也正是天下土地兼并最严重得时候,流民越来越多,乱军越剿越多,直到朝廷彻底失控。
而自己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兴福帝是走了,但这些人还在而且比以前更加强壮了,自己却从这个集团走到了兴福帝的位置,同样面临兴福帝的问题。朝廷财政入不敷出,仅靠李家的家底又能支持到什么时候,李家用完了也就到了李家灭亡的时候了。但当前这个集团还不能碰,当前依仗他们的地方还多着呢。但解决朝廷财政问题又是急迫的事情。正在闭目深思的李毅听到外面的李顺说道:‘王爷到府了。’“嗯。”
“你今晚再辛苦一下,卢相公赵相公韦相公郑相公明日上午来府里一叙。让王先生现在来府里。”对着李顺说道。
“王爷明日你不上朝了。”
“陛下偶感风寒明日休息。”
“诺。”
已经准备休息的王先生被李顺接到王府,李毅在书房等候着。
“王爷王大人到了。”
“让王先生进来。”
“王爷这么晚找属下有什么安排。”
“先生在京城尹任上感觉怎么样。”
:“按照王爷的吩咐京城官衙都已经恢复正常工作,至于京城恢复如前不是一时半载能做到的,只能慢慢等待。”
“先生做事我放心,我也看在眼里,先生辛苦了,不说这些,说说你正式踏入官府的感受。”
“王爷让我怎么说呢,官府就这样。”
“今天就我们两个说什么都无关紧要,要说你真实的感受。”
“那属下就说了。属下更愿意当王爷的幕僚也不愿待在管府里。”
“何意。”
“我不知道京城尹是不是和其他官员不一样,自从属下就职以来就没有一件事顺过,京城尹充斥着太多闲杂人等,不仅不做事还扯后腿,有事躲着有利可图会在第一时间出现,这些人属下不敢处罚,他们背后的人现在都是王爷必须依赖的,属下也只能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好,这些还好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