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久美子是船上4名外国队员中最活跃的一个。她与中国队员们一起工作、一起欢笑,赢得了大家的认同,特别是与海冰组的孙俊英、康建成、孙波等人合作非常愉快。
●加方官员还决定:6名官员5名当天离船,留下一位警官驻扎在“雪龙”号上。他的理由是监视“雪龙”号上的武器弹药库,避免流失到岸上。
●船长告诉他们说:“全船的弟兄们都在关心着你们,为你们担心,都盼望着你们早点平安归来!而且有很多人在驾驶台等候你们。”
● 短暂休整
考察队暂泊图克港
8月12日,“雪龙”号到达加拿大,停靠在离图克港20海里以外的地方。从寒冷的北冰洋出来,大家又感受到了陆地温暖的气息。
按计划,“雪龙”号第二天早上将派直升机按加拿大移民局的要求为队员办理上岸手续。在这儿停靠的3天里,队员们只能分批上岸,每人只能在岸上呆一天时间。
据吴金友说,船上共有3条小艇,只有两条能开,为了安全,一条使用,一条备航。小艇到岸边单程需要2.5个小时。只能分两批送队员上岸,第二天一批,第三天一批,上岸队员只能呆10多个小时,晚上必须返回。
两个月的海上生活,能上岸10多个小时就已令大家觉得非常珍贵。从停靠图克港起,大家就开始盘算上岸计划,有人要打电话,有人想上网传稿件,有人想寄图片,还有人想在岸上买点纪念品。
晚餐时,陈立奇队长宣布了两名考察队员离队的消息,令大家依依不舍。要离开的两名队员,分别是日本极地所的副研究员东久美子,和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副所长赵进平研究员。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东久美子是船上4名外国队员中最活跃的一个。她与中国队员们一起工作、一起欢笑,赢得了大家的认同,特别是与海冰组的孙俊英、康建成、孙波等人合作非常愉快。
由于我国考察队临时更改计划,她预订了14日从加拿大飞回日本的机票。在前几天的考察中,队里尽最大努力,为她和海冰组创造了尽可能多的采样机会。
由于一个海洋方面的重大课题需要论证,研究员赵进平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必须在17日之前赶回去。赵进平以他的学识与人品,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他们将于第二天离开“雪龙”号。不少队员感觉,他提前离开非常遗憾。
来自香港公开大学的队员何建宗将在图克港上船,参加下一阶段的考察。
晚餐加了酒和饮料,厨房特别为他们做了松花蛋等几个凉菜。大家为他们举杯道别,表示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合作。
8月13日,“雪龙”号飘泊在加拿大的图克港外,由于海面大雾紧锁,所有队员都没法上岸。图克港全称为图克托亚图克,是加拿大北部临近北冰洋的小村子,也是爱斯基摩人的聚居点。
据当地海关官员说,全镇只有几百名居民。说是港,其实长期没船进出,一年有八九个月的冰冻期。
“雪龙”号一直密切关注这里的冰情,半个月前这里的冰还没解冻。船长曾担心船进来后被冰住,回不去了。当时冰化开了,但由于没有航道,“雪龙”号只能停在离岸约25海里的地方。
“雪龙”号的本意是要在这儿进港靠岸,但由于这是个特别平缓的海滩,停船的地方水深只有11米,而两万多吨的“雪龙”号吃水近8米,再往前开,就有触礁的危险。
“雪龙”号上的长城艇最高时速只有8海里,上岸单程就要3个多小时,担心坐小艇队员太辛苦,队里决定用直升飞
机分批送队员上岸。
按照宣布的计划,今明两天直升机共飞21个架次。每个架次往返大约需要40分钟。
考察船停泊在图克港附近后,大家经常可以看见远远水面上露一个黑黑的小脑袋,在望远镜里看起来像一只小狗似的。
这些小东西好像怕人,始终与船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东海水产所的陈冠镇说,这就是北极的海豹。
据书中记载,海豹肉味鲜美,是当地居民最喜爱的食品之一。海豹皮是较好的衣服、鞋帽原料,油也有较高经济价值。肠是制作琴弦的上等材料,牙齿可制作精美工艺品。如此天生尤物,肯定经常遭人暗算,怕人就不奇怪了。
加方上船例行检查
8月13日早上,当地海关和移民局官员准备上船联检,并为队员办理入境手续。但由于大雾,接待飞机起飞时间一再推迟。当地官员到船时,已是当地时间14时。
6名官员有两位女士4位男士。他们上船后,将入境表格发给考察队员,大家各自填表。所有队员集合填表,连同护照统一交加方官员验证。
这时候出现一个问题,有一名最后没有上船的考察队员的护照也一同交给了加方。加方官员一看,中方申报入境名单中没有此人,而这本护照中却签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