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辉一如既往的走出家门来到厂里。
此时,距离第二批啤酒交货的日子已然过去五天。
宁市的天气开始骤降,在这个还未全球变暖的年代,秋末的宁市寒意渐浓,已然有了寒冬时节的感觉。
办公室里,林辉看着近日以来的生产报表。
从第一批特爽下线直至今日,厂里已经生产出了15000件啤酒。
除去两次交付给郑总的8500件啤酒,外加市政府接待采购的200件,此刻厂区仓库里还堆着8000多件库存。
从最近不断加快的生产速度来看,今天的生产任务一旦完成,那么库房里就要堆上一万多件库存了。
林辉估摸着时间,今天也该是郑总第三次打款拉货了吧?
按照先前的销售进展,郑总的第三次打款提货,应该在8000件左右。
林辉心想,只要能保持这个势头,这个月结束之前,应该能够达到2万件的预想销量。
正想着要不要打个电话给郑总问问情况。
突然,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
陈志华手持文件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市场部总监刘志伟。
“林总,这次恐怕有些麻烦了!”
陈志华神色有些紧张,一进门便脱口道:“刚才刘总跟我说,我们最近几天的销量已经开始下降,这个月的销售计划,恐怕难以完成了!”
“嗯?”
林辉闻言一愣,随即指着边上的沙发,说道:“先别急,你们先坐下,把情况说仔细点。”
“林总,情况是这样的……”
二人坐下后,刘志伟便在陈志华的示意下,将市场上反馈回来的情况跟林辉做起了汇报。
原来,一切都和林辉预料的一样,天气转凉成了阻碍他们销量的罪魁祸首。
至于竞对产品的举动,他们现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紫竹林方面有李老四在打掩护,向来都是在报喜不报忧,远在罗县的胡善光至今还蒙在鼓里。
而青岛燕京这些竞品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在宁市连个经销商都没有,市面上的货全是隔壁福市串货过来的,卖个几天就断货,根本不足以维持市场。
为此,眼下冰津最大敌人便是逐渐转凉的天气了。
冬天的宁市,啤酒自然是畅销不起来。
这年代又不比未来,全球变暖,各大餐饮酒楼又都有供暖设备。
为此,眼下这个冬天对冰津整个厂来说,都是格外的难熬。
陈志华见林辉面色不好,在旁边安慰道。
“林总,这人力不可胜天,您也都已经尽力了!您也别上火,只要咱们熬到天气转暖,这销量自然是要上来的!”
说着,更是满面唏嘘道:“其实我们冰津已经很强了!我之前初到莆市啤酒厂的时候,哪有这么好的销量啊!那时候,一个月要能卖出个一万件酒,厂里的领导都笑开花了!”
“哪像我们现在这样,首批产品才刚下线,半个月不到,就卖了一万多件!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可目前这种成绩,真的已经不错了!”
听到这话,林辉倒也没有出言去反驳他。
因为陈志华说得的确不假。
最初的莆市啤酒厂,还真就是这样。
只不过,人家是属于国营性质,厂里所有人都拿着地方财政发的工资。
厂子到底挣不挣钱,除了极个别的领导,能有几个人关心啊?
而林辉与他们不同,由于季节性的变化和莆市竞对的加入,这个月他在鳗鱼苗上的收入已经彻底等同于没有了。
如果这新办的啤酒厂再不挣钱的话,那么等到下个月中旬的发薪日,他就得彻底玩完!
不过,眼下他也只能将这些苦楚藏在心底。
绝不能向陈志华等人透露半句!
否则,根本就不用等到下个月了,光是现在一摊牌,自己这好不容易办起来的厂子就得当场树倒弥孙散。
毕竟人都是现实的,仅凭一份还不知道能否发下来的工资,谁会给你卖命?
想到这里,林辉也只好笑着点了点头。
在好言宽慰了两人几句后。
又提出今晚在厂里食堂聚一聚,就当是犒劳他俩最近的努力了。
闻此,二人自然是开心不已。
等到他们离开后,林辉顿时皱起了眉头。
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抽闷烟,一直待到了中午张晓燕来的时候。
张晓燕带来的同样是坏消息。
鳗鱼苗的收购价已经涨到了几乎没有利润,最近这段时间,甚至都到了平进平出的地步。
这条路子看来是彻底指望不上了。
张晓燕说这些的时候,面带忧色。
林辉的情况她再清楚不过了,两个产业的财政大权都在她手上,现在是真的到濒临绝境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