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怕。你们若是好好待我,我还能将我从古籍上学到的制盐方法赠予你们,到时候想要多少盐都不是问题。”陈秋娘给这群人下了这第一根套子。
“别吹了,你一个小姑娘的。再说,你若知道制盐的方法,你怎么不自己发财?”那人讥笑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从前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识文断字的。我看到书上有制盐的方法。再说了,我一个小女娃,即便知道制盐的方法。又有什么能力去制盐呢?这可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办到的事。”陈秋娘一边跟这人攀谈,一边将鱼在盐水里翻弄,拿筷子轻轻拍打。
“这也是。不过,你可把你的计策献给官府,定能得到赏钱的。”那人又提议。
陈秋娘“呵”一声。说:“我养母是被宋军逼迫自尽,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如今北人当政,那衙门里可都坐的是北人。”
“狗日的北人。”男子狠狠啐了一口唾沫,亦说起他家先前在成都府郊区,家底殷实,也是因为兵祸。他小妹被辱含恨自尽,父母幼弟被屠。家财被抢光。他在眉州山区收账才得以逃脱。
陈秋娘听闻亦是揪心不已,安慰这陌生的男子好好活着,娶妻生子,就是对家人最大的报答。男子则是礼貌地赞陈秋娘识大体,是个好姑娘。
陈秋娘笑了笑,将鱼周身敲打一遍。又抹了点香油,随即又敲打一遍,这才串了到木炭上烤。烤鱼最怕的是火候不到位。她一言不发,专注翻转鱼,将鱼烤得喷香。
少年早命人在船头备了桌凳。温了米酒。陈秋娘端了烤鱼和烤馒头片过来,他扫也没扫一眼,只是说:“坐下填肚子。如今时辰已晚,山上人早睡下了,就算上了山,也没得吃。”
陈秋娘不答话,只是坐下吃了烤鱼、烤馒头片。原本想喝小半杯米酒暖胃的,但这米酒制作并不精细,封存时日不够,十分粗糙。所以,她喝了一口便不再喝了。
“不好喝?”少年询问。
陈秋娘点点头,说:“嗯,这酒做得粗糙了些,封存时日也不够。”
“你倒是喝过更好的了?”少年语气讥讽。
“曾有幸喝过一种米酒,入口香醇,简直人间极品。只可惜我还没学会怎么酿造的——”陈秋娘缓缓地说。
她在这月光涌动的湖水之上,喝着米酒想起那在秦岭山区的千年酒窖里的那种米酒。那时,她在海外有幸尝过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要不然她也不会回国来。只是可惜还没来得及好好研究,她就魂穿千载了。
“你不是厨师么?怎么不学会?我看你这鱼做得就是很好吃。”少年似乎是因为喝了些米酒,脸色微红,说话亦柔和了些。
“没来得及。”陈秋娘回答。
“怎么没来得及了?”少年有些挖根问底。
“世间的事,以为日子还长的,却总是来不及。”陈秋娘有所感触地回答,倏然之间就想到属于江云的那些过往,有太多的时刻,都以为日子还长,却不知道意外就在下一秒。
“说得老气横秋的,跟我们二当家那老头似的。”少年扁扁嘴,继续吃鱼。
陈秋娘不再说了,看着眼前荡漾着月光的米酒,独自回忆前世那千年酒窖里米酒的滋味,只觉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不知道那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酿制的,或许是那玉戒的主人吧。她想起那个玉戒来,那上面细若蚊足的字:“云”像是她的笔迹,但那“昭仁”二字却像是出自英武男子之手。单看那两个字,就有一种英武不凡之气。
不知道那酒窖主人是什么身份,怎么会在那荒郊野岭呢。难道是落难逃逸到山中的么?
陈秋娘兀自想着,却见船又转了方向,穿过一条山中夹道,转了几个路口,终于在一座山的平坦之处停下来。
少年催促陈秋娘下了船,那渡头上早有人等着,见了他们来到,点燃了火把,引路上山。
山道蜿蜒,两旁都是茂密的树林、荆棘。陈秋娘走得脚都疼了,眼前快到山顶了,却又穿过一个洞穴,随着往山下走了。这一路都是怪石嶙峋,快走到山底了,便淌过一条河,又往山上走。走了片刻,这才到了半山的平坦处。那里赫然有个牌坊,上书“飞云寨”三个字。
“把这丫头关到西屋去,好生看守。另外,任何人不许跟她说话。”少年吩咐手下,他却是头也不回地往一处楼阁走去。
陈秋娘撇撇嘴,亦不多说,只随了人去了西边屋子。这西边屋子还算不错,至少不像是囚室。整齐干净的床铺,陈秋娘累极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陈秋娘是在狗的狂吠中醒来的。其时,日光已盛大,从窗户纸透进来,落了一地的明亮。她想着昨晚所看到的这里的地势,能有这样的日光,估摸着也是要到晌午了。
她翻身下床,推门而出,作为囚犯,她的门居然没被锁,这着实让人意外。不过,她转念一想: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种地方即便跑出去不是被野兽啃了,也得饿死冻死。除非谁傻逼了才想着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