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吃饱喝足之后,楼下便开始喧嚣。
“花灯游街开始了”陆子衡出声。
大家都往楼下走去,街道上,人群慢慢聚集起来,长禧挽着沫儿的胳膊,看到偌大的兔子花灯从她眼前路过时,惊叹出声。
“哇,好好看啊”
“恩,好看”沫儿也笑着开口道。
“这会儿人多,都走在一起不要散了”柏烈嘱咐着。
长禧点着头,下一秒就被前面一个月亮样式的花灯被吸引了去,上面别出心裁的画了一株兰花,栩栩如生很是漂亮。
而此时围在游行队伍两边的的人越来越多,长禧她们在最外一层,但很快就被淹没在人海里。
长禧刚开始是拉着沫儿的手的,在看到花灯的时候,她拉着沫儿往前走,不料,玉林楼旁边的巷道里突然挤出一波人来,她被撞了一下,拉着沫儿的手,也被人群给冲散开了。
沫儿一看连忙喊她“长禧!”
长禧挤在人群中,回头张望过去,看到沫儿和林颂她们也被艰难的挤在人群里,柏烈和长平他们也不见了踪影。
沫儿一看大喊道“长禧,咱们在凝月桥哪里汇合”
长禧只能点头答应“好”
随后,她用尽所有力气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而沫儿他们在人群最里面,只能随着人群往前走。
长禧挤出来的地方就是她看到那个月亮花灯的地方。
弯弯的月亮真的如同天空的弯月一般。
她问老板“这个多少钱?”
老板看着她笑着道“这个不卖!”
长禧不解“为何?你挂出来本就是要卖的啊!”
那老板看她一脸稚气,周身透着几分贵气,又看她腰间的玉石禁步,便知道是这瑞安城中富贵人家的姑娘。
他摩挲着下巴,转身往身后的店里看了一眼,店中间的桌子上背对着他们,坐了一位穿青色衣衫的少年,少年背影挺直清瘦,长禧觉着应该是十五六岁的模样。
长禧见那少年端起茶,吹着,点了点头,老板转过头来看向长禧。
“这灯的主人,便是哪位公子,不用给钱了,但这位公子出了个灯谜,还请姑娘一猜,猜准了,这灯就给姑娘了”
长禧想了想,不就是猜灯谜嘛,连忙点头“好”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请问姑娘,是讲何物?”
长禧想了想看了花灯上画的那一株兰花“这谜底就是这花灯上的兰花,《楚辞离骚》中,这九畹便是兰花的别名”
长禧觉得,这也不算是谜语,但凡是读过楚辞的都能猜出来。
长禧看向店中的少年,他端着茶,微微侧脸,长禧隔得远,但依稀能看到他垂着眼,睫毛纤长,鼻梁挺括,嘴唇薄淡,很好看的侧脸,比起陆子衡也不逊色。
只见他颔首,老板就取了那盏月亮花灯递给长禧。
长禧欢欢喜喜的接过,提到半空中好好观赏了一番,她再抬头看向老板身后店铺中,那少年没了身影,只留下一盏冒着热气的茶。
长禧觉得,这个人,很独特,又想起沫儿嘱咐的凝月桥,她对这瑞安城一无所知,只能问老板“老板,你知道,凝月桥怎么走吗?”
“姑娘你是外地人吗?”老板看她的打扮不像是从外地来的人。
“不是,家父管的严,我很少出门”长禧笑着道。
老板明白了,开始指路“你往前走,会看到一条河,那河叫安顺河,中间架了一条三拱石桥,那桥便是凝月桥了”
长禧拿着花灯,身子微蹲了下,算是谢礼“谢老板”
“快去吧”老板回了个拱手礼。
长禧便按照老板所指的路,往凝月桥走去。
一路上,各种花灯从她身旁路过,长禧就离人群远一些。
长禧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一座三拱的石桥,她一看桥边立的碑,上面刻了三个字。
“凝月桥”她念了一边,终于是到了,她站在碑前,四处张望,除了清一色的人群,她未见沫儿她们。
长禧老老实实的待在原地,不敢往别处走去,在人来人往的桥边,一个穿着青色袄裙的姑娘,手里提着月亮模样的花灯,站的端正,一双明亮纯净的眼睛好奇的望着周边的一切。
长禧左等右等,也不见沫儿她们,便开始有些着急了。
她想着是不是站高些,能看得远些,
她便上了桥,站在桥中间,河中船只上也有花灯,有的甚至有几丈高。
长禧站在右边栏杆旁,四处望了望,没看到熟悉的身影,她便气馁的转身靠在栏杆上,她抬眼看向对面,却看到了那个少年他背对着她,身旁有一桩长柱子,用布条绑在栏杆上挂了一盏灯笼。
“是他?”长禧念了念。
还未将思绪拉开,长禧就看到他头顶上的那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