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秋。
凉王张绣率军在赤壁大败曹军,史称第二次赤壁大战。
大战过后,张绣并未像前几次那般再度发起战争。
他停留在东吴地区,开始整顿起来。
他做了一系列事情,但是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三件:
吞嚼世家、平定山越、重新分配财富。
原本让庞统和徐庶准备花上三五年解决的事情被张绣这一轮快刀斩乱麻给全部解决了。
当然,张绣也只是开了个头。
他也只需要开个头。
等到庞统和徐庶二度接手的时候,东吴仅剩的世家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
主要是张绣太可怕了!
这样一来,等到庞统和徐庶接手以后,顿时觉得应付起来轻松自如。
原本一些推不下去的新政策如今简直是易如反掌。
看到这一幕的孙策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至于孙权,按照张绣的意思是直接给做掉。
但是孙策终究还是没能硬得起这个小肠。
不过想要把他放了也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张绣便做主,将他关了起来。
无期徒刑吧。
张绣敢保证,绝对会让他死在孙策之前。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以庞统和徐庶的能力,将东吴这边地域吸引为自己所用原本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只不过先前因为种种阻力,有些事情推不下去。
等到如今张绣把最麻烦的那部分事情解决了,剩下的事情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至此,东吴蜀汉彻底合二为一。
扬州、交州正式被纳入到张绣的势力范围。
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完这一系列事情还是花费了不少时间。
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已经来到了建安二十一年。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天下的形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东汉共有十三州。
依次是偏北方的司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幽州、冀州、并州、凉州,和南方荆州、扬州、益州、交州。
代替了汉朝的魏国如今占据的是河北的幽、冀、并、青四州和位于河南的兖、豫二州,以及属于山东的徐州。
不被曹操承认,但被很多人视为大汉正统传承的蜀汉则是占据了剩余六州,除了凉州和司州属于北方之外,其中四州皆在南方。
哪怕如今张绣已经在跟曹操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但是仅仅就纸面实力来看,此刻依旧还是曹操占据着优势。
还是那句话,别看地盘是张绣更大,但是北方诸州的实力太强。
单单兖、豫二州的GDP就足以跟原本的整个东吴地区匹敌。
这一点跟张绣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好相反。
可惜的是,纸面实力终究只是纸面实力。
第二次赤壁大战的失利对于曹操而言,不亚于是官渡之战中失利的袁绍。
应该说实际效果比那还夸张,应该用仓亭之战来形容。
官渡之战的袁绍虽然因为失利导致元气大伤,但绝对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可是仓亭之战却让原本想要扭亏为盈的袁绍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不久之后更是郁郁而终。
对于曹操而言,三次北伐就相当于是官渡之战。
他本想着依靠三路奇兵争取时间,把张绣诱到指点地点打一场水战,扭转一直以来的劣势。
谁知道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三路奇兵统统失败。
第二次赤壁之战再度失利。
这一场失败不但让张绣“北地枭雄、乱世不败”的名气更加响亮,更是坐实了张绣“曹贼克星”的绰号。
大势已去!
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官渡之战前,曹操麾下有许多人都曾跟袁绍有过联系。
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担心官渡之战曹操会输,所以提前给自己找好退路。
结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曹操却把这些查找出来的信件全部集中销毁。
并且对众人说道:“当袁绍强大时,就连我自己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
这件事情也让曹操大受好评,获得了一大批人的追随。
只因他心胸豁达,既往不咎。
如今曹操与张绣的南北对峙似乎又成为了当年官渡之战的重演,并且规模更大。
于是这些人不由又动起了同样的心思。
反正就算是最后被曹操发现也没有关系。
他不是说过吗?
“当袁绍强大时,就连我自己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
相同的话自然也可以套到张绣的头上嘛!
这样无论最后的胜利者是曹操还是张绣,两边下注的他们终究不会失败。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张绣和曹操还没有开打,他们先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