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春。
就在第二次赤壁大战的次年,蒸蒸日上的蜀汉政权在丞相诸葛亮一篇慷慨激昂的《出师表》后,再度发起了久违的北伐。
这一次的北伐不同以往。
相比于第一次北伐的声东击西,第二次北伐的虚则实之,第三次北伐的分进合围,这第四次北伐可以说是堂堂正正。
纯纯的明牌。
三路大军,分别从关中、荆州、扬州三个方向同时出兵,向着魏国发起了进攻。
尽管单以兵力而论,蜀汉实际上还是处于劣势。
可偏偏却让它打出了一种三路合围的气势来。
西路军的主帅是赵云。
作为早期被张绣亲自跑到河北挖过来的人,赵云是武将集团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
纵然比他更早加入张绣阵营的甘宁和魏延都比不上他。
谁让人是张绣的师弟呢?
关系户不算什么,可是当关系户本身的能力就极强的情况下,那就是无解了。
赵云恰恰就是这种情况。
论武艺,在领悟了百鸟朝凤枪最后一式,并且创出七探蛇盘枪以后的他单挑已经不虚任何对手。
就算是对上吕布,他都能与之一战。
论指挥,他文武双全,天赋极佳,就仿佛天生会打仗似的。
并且少有人知道,赵云还会打水战!
只不过如今蜀汉专职水将数量太多,根本就轮不到他这个双修的出场。
在张绣的争取下,如今的赵云已经拿下骠骑将军+冠军侯的成就。
当这两个职位同时集中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赵云为主,黄忠、马超为副,法正、张松为谋士,张任、吴匡、吴班、吴懿等人随行。
这一路的主力便是原凉州和益州的人马。
顺便一提,赵云之妻、马超之妹马云禄也在军中。
她既可以跃马上阵,又可以在晚上安抚赵云,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西路军自关中出发,经河内、河东北上,主攻并州。
一旦拿下并州,便可掉头向东,直扑冀州。
中路军自然是由张绣亲自挂帅。
这是三路大军中阵容最华丽的一路。
甘宁、魏延为副,太史慈、吕布、典韦、高顺等人跟随。
随行军师则是徐庶、荀攸、刘晔。
这一路兵马自荆州出发,经南阳、弋阳北上,攻豫州、汝南。
只要拿下许县,政治意义非凡。
虽然如今的魏国都城在邺,但是许县毕竟是被曹操当了十多年首都的城池。
当初张绣就曾对邹氏说过,但使北地枪王在,不教曹贼过颖川。
如今这个愿望真的就要实现了。
同时这也是原本隆中对计策中的最后一步。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只是在这个世界,宛、洛已经被张绣提前打了下来。
因而可以更直接一些,直接打去打豫州,直攻曹操老巢。
顺便一提,吕玲绮也在随行。
她的作用跟西路军的马云禄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细节不必再提。
最后就是东路军。
这一路人马从扬州出发,目标是徐州和兖州。
主帅最合适的人选原本是孙策。
但是经历了白衣渡江和背刺盟友的事情以后,孙策有些心灰意冷,扬帆出海了,所以主帅方面的安排着实让张绣费了一番心思。
倒不是说无人可用。
相反,如今张绣麾下可以称为帅才,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还没有被安排的张辽、张郃、乐进、于禁、许晃,还有刘关张三兄弟个个都能胜任。
可恰恰是因为这样,想要安排一个能够压服各方的主帅还真是不容易。
最终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张绣直接派上了庞统。
他任主帅,张辽、张郃为副,乐进、于禁、黄盖、陆逊等人随行,队伍中还有刘关张三兄弟。
随行军师则是郭嘉。
其实庞统的定位原本应该跟诸葛亮一样,都任军师的。
卧龙凤雏嘛!
可最终张绣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安排一个专职军师就很有必要了。
鬼才郭嘉自然是最适合的选择。
可以说,这一次北伐张绣直接打出了明牌,要做什么,想做什么那都是安排得明明白白。
看似是精英尽出,其实也是还有余力。
旁的不说,贾诩、诸葛亮、荀彧三人可都是留在了大后方,没有随军出行。
有这三人搞内政、抓后勤,前方将士只要安心打仗便可。
当然,还是以诸葛亮和荀彧为主。
贾诩……如今突出一个混字。
即便如此,他也能够把雍凉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保障西路军那是绰绰有余。
三路大军共计三十五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