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争夺海上霸权和对华军事侵略,在青岛先后建造了大港和浮船坞、造船厂等海军设施。kanshupu.com同时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军事要塞体系。前海一线,修建了团岛、台西镇、衙门(原章高元的青岛炮台)、汇泉角和俾斯麦南炮台等海防炮台;沿山脊北侧修了俾斯麦北,伊尔奇斯北、伊尔奇斯东、仲家洼等陆防炮台;沿海泊河修筑了横贯前、后海的步兵堡垒线,计小湛山、小湛山北、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亦即民间所说的1---5号炮台。日德战争前,德国驱逐数万中国人抢筑了11处大型临时炮台和众多小型炮台。共配置了130门台炮和数十门大炮,其陆防兵力平时2300人,战时5000人;海军远东舰队是德国唯一的一支海外舰队,共有重型巡洋舰以下军舰16艘,另有飞机2架。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青岛成为德国在海外惟一的海军基地,同时,青岛也成为东亚最具活力的商业城市和优良港口城市。在德皇威廉争霸世界的格局上,青岛已成为最重要的王牌之一。(日本对侵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并不满足,胃口大的很。日本对青岛良港的优越条件早有耳闻并极为重视,在青岛被德军占领时期,日本常有日商到青岛做买卖。日本当局为了及时掌握青岛和山东的近况,还时常派特务化装为中国人,潜伏到胶济铁路千里沿线进行活动,日本对青岛的垂涎程度可见一斑。日本明治天皇就曾叫嚷“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日本打心眼里不自在,他根本没有想到,日本比德国入侵中国早,由于自己忙于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山东和青岛这块肥缺却成了来自欧洲的德国囊中之物,这对日本殖民地野心是一种挑战和刺激。早已垂涎青岛的日本对此耿耿于怀,一直千方百计寻找染指山东和青岛的时机。
德国盘踞青岛的前些年,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很少有人到青岛活动,似乎日本对山东和青岛没有什么想法与兴趣。这种表面的心理平静无法长期掩饰日本渴望占有青岛的野心,到了1913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突然活跃起来,对青岛表示出异乎寻常的关注与兴趣,频频派军政要员到青岛调查,窥探青岛德军情况,伺机取代德国对青岛的“租借”,以建立向东亚侵略扩张的桥头堡,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促使日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欧洲爆发。欧洲各国都收缩战线,把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事务上,远在他国的殖民地就顾及不大上了。胶洲湾只有数千兵力,这一形势,正中日本下怀,于是日本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他们准备与驻青德军大干一场了,趁势取代德国人对青岛的占有,把垂涎青岛变成一口吞掉。此时战火缠身的德国有意识地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要求中国政府给以建设青岛的资金赔偿,并要求重新为德国选择一个适宜的港口,德国这种“归还”青岛的形式对自己并不吃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好的缓兵之计,金蝉脱壳。北京政府与德国就此问题进行了秘密接触,日本得知消息后,向北洋政府发出警告,指责这是破坏中立立场,站到了德国一边。北京政府思考之后再也不敢提及此事,怕引火烧身,祸从天降。
在大战爆发半个月后的1914年8月15日,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为名义,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以8月23日正午为限期。日本要求:立即从日本海面和中国海面撤走德国装甲舰和全部军舰,不能撤走者,则立即解除武装。9月15日以前无条件或无补偿地把德国所租借的胶州地区移交日本当局,这一地区将来再归还给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后没有得到答复,于8月22日开始作战,以求占据胶州和青岛港口。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国宣战。同时,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代表其政府向袁世凯建议把胶州湾租借地立即无条件地归还中国。袁世凯不敢表示同意,却建议美国政府从德国手中接收胶州湾,以便随后归还中国。然而,袁世凯企图利用日美矛盾的希望落空了。美国政府不愿意干预,怕冒无益的风险。
第102章 开拔
帝国主义列强,尽管相互间矛盾重重,但整个说来,他们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动。中国作为中立国,要求日本和德国把战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内。然而,日军司令部无视这一要求,把军事行动开展得远远超出了租借地。日军不是从德国人已设防的海上,而是从后方、经过筑有工事的胶州地区去攻打青岛。日德青岛之战,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已不可避免。
对于日本人的蛮横,袁世凯也甚感无能为力,国家羸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善的。但是纵容日本人,却也让许多百姓士绅大为心中不满。袁世凯自己也知道,作为大总统,居然不能保卫国家领土,只好学鸵鸟把头扎进土中。
他做的就是不去看,不去听,关起门来搞帝制,可能想到王茂如出发在即,往日多对帝制做过贡献,着下令陆军部晋升王茂如为陆军少将军衔。
王茂如到北京领好军衔,返回怀柔驻地,又让何如飞在天津订购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