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其他 > 半生风雨行 > 第14章 我是天才

“哦,放心吧,小问题,我给他打一针就好了!”

杨医师不紧不慢地说着,一脸轻松,对他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医师来说,太容易解决了!随即抓起桌上的钢笔,迅速唰唰唰地写了一张药方给他儿媳。

杨医生的儿媳开始配药,拿出几支药水,用镊子敲碎密封的玻璃瓶尖,抽出注射器往里面吸药水,吸完几小支药水后,用手指弹了弹注射器外壁,再将针头朝上,把药水往上推,排掉针管里面的空气。

准备就绪,杨医师接过装满药水的注射器向我走来,并示意父亲扒下我的裤子。

我小时候特别害怕打针,即使是长大了,如果很长时间没打过,偶尔去打一次都很紧张,在医生还没开始扎之前,我就已经双拳握紧。

但是这一次,我并没有害怕,因为比起对打针的恐惧,我现在更希望的是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打完一针,杨医师又接着往注射器中吸药水,我知道,还得挨一针,使劲的眨了眨眼;不知道是因为肚子胀疼,还是打针的疼,让我的眼角不自觉地挤出泪水,只希望不要再有第三针。

第二针感觉没有第一针那么疼,但我明显比打第一针的时候更紧张,心跳加速,额头出汗。

果然,杨医师没再给我打第三针,这让我放心不少,可此时的肚子,感觉就要撑爆了。

大约过了三四分钟,我忍不住“嘟嘟嘟”的放了一连串的响屁,圆滚滚的肚子也跟着慢慢地扁下去。

父亲抽着烟,吐出烟雾大喜地说道:

“出来了!没事了!”

三伯也在一旁“呵呵”地笑着,杨医师也是跟着面带微笑。

被三个大男人笑话,我并没觉得有什么尴尬之处,我自己也是男人,可杨医师的儿媳也坐在药架前的桌子旁忍俊不禁,捂嘴偷笑,这可把我羞得满脸通红,埋头不敢看众人。

杨医师的医术精湛,十里八村都会来请他看病,这些年赚了很多钱,也收了不少女徒弟,传出的绯闻也不少。

他的儿媳长得白净,身材高挑,高鼻梁,一口大白牙,当时谁也想不通居然愿意嫁给他那个有点傻的儿子,不过后来又有传闻说杨医师跟自己儿媳有私情……

等我肚子里的气体完全排出后,夜已经很深了,为了不打扰杨医师一家人休息,没有多逗留,付了诊费,父亲跟三伯带着我离开。

这次不需要抱,可以趴在肩上背,也是轮流背着我走回家,我现在全身乏力,走不动路,快到家时,才下来自己走。

八个月大的弟弟没了,可生活还得继续,母亲的身体也已经恢复,家里没了太过担忧的人和事,父亲又去了市里打工。

父亲在家的这大半年,先后到外婆家找表姐借书来教我,一到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我都已全部掌握,三年级的只借到了上册。

期间我经常在任何场合大声读书,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到地里挖地,我就在一旁背诵《八路军王二小》,声音很大,附近都能听到,周围正在挖地的人直夸我是“天才”。

我一个没进过学校的人,经常会被叫去邻居家里,教他们正在上学的儿子或女儿读书、做数学题。

记得有一次,我教四伯的小舅子的儿子读《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教了好半天,他都发音不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我去大堂哥家里玩,他让我教他正在上一年级的小女儿做数学题,他的小女儿比我大一岁多。

大堂哥是大伯的大儿子,年龄比我父亲还大几岁,他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年龄比我小,四个女儿的年龄都比我大。

在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正执行得如火如荼,农村的传统思想就是必须要有儿子,如果没有儿子,不管你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背地里都要忍受别人的闲言碎语。

大堂哥跟大堂嫂连生四个女儿,一家人东躲西藏,铁了心的要生儿子,若不是大伯阻挠,他们都把小女儿送给别人养了。

我认真地给他小女儿讲题,简单的几道加减算术,讲了几遍都不会,他就在旁边看着我教,直把她女儿逼哭,又反复教几遍才勉强学会。

一直坐着不太说话的大堂哥突然对我说了一句:

“你若是把她都教会了,我给你十块钱。”

正耐心教他女儿解题的我,停顿一下,但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失态的举动,实则内心狂喜,十块钱,对年幼的我来说,冲击太大,太具有诱惑力了!

大堂哥的这句话,如魔爪般紧紧抓住我的心,让我更加卖力的教她女儿学习。

虽然我还小,但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知道钱很重要,母亲总是被人欺负,我们一家人一直被别人瞧不起,我跟村里的孩子玩不到一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家穷!

连续几天,我都跑去大堂哥家里,主动教他女儿学习,晚上睡觉,心里想着那十块钱。

暗自思量:等拿到那十块钱,我就交给母亲,因为母亲时常念叨没钱买这样买那样的,整天愁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