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其他 > 半生风雨行 > 第16章 戴春的儿子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并未觉得学校有多简陋,且满怀期待,终于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读书了!

原本我以为学校老师教的知识会跟父母教的有所区别,会更加生动有趣,但第一天课就让我大失所望,“a.b.c.d.e”五个拼音字母教了一整天,居然还有一大半的人不会读写。

看到大家都是这样,我也不好跟老师说:我其实都会,而且会得更多……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我担心别人的“羡慕嫉妒恨”,害怕失去朋友,所以凡事都会先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顾及别人的感受,不爱表现自己。

跟我坐在后排的,还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男的沉默寡言,问他一句就回答一句,绝不多说话,女的活泼好动,一直找我问东问西,尽管已经被老师警告过几次。

男同学名叫李廷军,大长脸,头上戴着厚厚的毡帽,热得满脸通红,后脑勺垂下一根粗大的辫子,一些同学都喊他“假姑娘”,他姐姐也跟我们在一间教室坐着,上二年级。

这时我才知道,这间教室里居然一二三年级同在一起上课,陈老师教完一个年级的课,接着又教另外一个年级,一整天基本都没怎么休息过,讲其中一个年级的课时,另外两个年级的学生则被安排专心做作业。

小女孩名叫邓丹丹,白白胖胖的,穿一件蓝色上衣,眼睛又大又圆,总爱笑,有时都能笑出泪花;我们仨整天在后排搞小动作,老师也拿我们没办法。

学校就是邓丹丹的爷爷家的房子,以前她爷爷在这里开办过私塾,后来不想开了,就借给陈老师用,学校在半山腰,陈老师家住山脚下。

教我们的老师,就只有陈老师一人,同时教语文跟数学,没有其他科目,那时候农村的小学没开设有英语课及其他学科,偶尔他儿子也会来代代课。

老师点名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名字,“戴秋”,之前常听到家里人提到戴春,现在居然有个叫戴秋的,难免有些好奇。

戴秋就坐在我们三人的前排,他很聪明,听课也很认真,老师叫去在黑板上默写拼音字母的人中,只有他一个人快速地写了出来,字也写得工整。

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我无意间瞥了一眼窗外,居然看到我家养的大黄狗在外面撒欢,把地里的泥土刨得四处飞溅。

我感到很意外,来的时候一直没见到它跟来,现在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呢?

“铛……铛……铛……”

那有些沙哑的敲击声响起,老师敲完下课铃走了进来。

“同学们,放学了,明天见。”

“老师再见!”

一群稚嫩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发出参差不齐的声音,说完收着书包一哄而散。

出了教室门,我看到母亲在门外笑着跟陈老师打招呼。难怪大黄会在这里,原来是跟母亲一同来接我回家的。

看到我,大黄向我奔来,两只爪子不断往我肚子上蹭,弄得我衣服上全是泥,我使劲扇了它几巴掌才停止蹭弄。

母亲领着我往家的方向走,开始一同走的人还挺多的,走着走着就只剩戴秋跟我们同路了,本来我们村还有几人也在这里上学的,但他们一路小跑,一路嬉戏打闹,走在了我们前头。

“小秋,你妈妈在忙什么呢?”母亲突然扭头对一直默不作声地紧跟我们的戴秋问道。

“幺婶,我妈妈在地里干活。”戴秋很有礼貌地回答。

“你属什么的?”

“我属鸡......”

“哦,那跟我家垚垚同一年生,你们在学校要好好听老师的话知道吗?”母亲对我和戴秋说。

“嗯。”戴秋点头应答,之后又是保持沉默,跟着我们的步伐。

走到一半,戴秋去了另外一条小道,穿过那条小道,径直走进家中。

母亲指了指戴秋进入的那间大平房,对我说道:

“那就是戴春家,戴秋是他的小儿子。”

我那时候对大人们的事并不是很关心,不过隐约知道有个叫戴春的人欠了父亲很多钱,母亲口中说的,应该就是他。

我急忙问:“是不是欠爸爸钱的那个戴春?”

“是的,不过那是大人们的事,你不许在戴秋面前提这件事。”母亲叮嘱我。

“嗯,我不会说的。”我向母亲保证。

戴秋家大概就住在学校跟我家的中间位置,离上学那条路几百米远。

当我得知我家跟戴秋家是多年的旧相识后,对戴秋就莫名的多了一种亲切感,哪管什么借钱和欠钱的事儿,那些都是大人们的事,我并不操心,也本不该过问。

从那天起,除了“假姑娘”李廷军和可爱的邓丹丹之外,我又多了一个好朋友——戴秋。

快到家时,我才感觉到肚子很饿,一整天没吃东西了,就只有中午口渴的时候对着教室旁边的水龙头喝了几口自来水;那自来水清甜可口,是从山上的井里面引下来的天然泉水,不是今天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