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杀的主战派,都开始收拾家产,准备随时南迁。
消息传来,整个北方震动,粮价飞涨,按照芸娘的指示,除了自家半年的口粮,所有的粮食都卖出去。很多富户和百姓举家南逃。
华夏复兴会三人知道,经过土木堡之变,大明元气大伤,仿佛一个棒小伙子一夜之间变成老头,再也不复以往的进取和开拓精神。
在原来的时空,大明,从此就是江河日下,一去不回头了。
第一批不到二百多人的小学生毕业了,因为会写字和会使用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的人实在太缺了,所以决定前三批小学生三年就结业。
其实就是会写字,可以做加减乘法,但这些人对长生岛来说已经很宝贵了。
其中成绩最好的30人,直接升入初中,为将来的初中师资做准备。现在老师太缺了,基本上每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校长本人。
这批200多名会写字、会说普通话的最小15岁、最大17岁的小学毕业生,极大地缓解了三岛联合商会人才缺口,
第一批毕业除了30人升入了初中,剩下的学生分流到了各个政府部门,有了这些能写会算的年轻人,当年新成立了公安部、司法部和税务部。
除了行政部门以外,缺口巨大的还有各个小学奇缺的辅导员,以及各种商会下属的企业和私营企业,基本上是秒光。
八月,世明动了回乡探望父母的念头,带着14岁的继华,在一个班便装士兵的护送下踏上了回乡探亲的路。
世明带着14岁的继华回到了彰德府老家,见到了由刘宗海负责照顾的根生、王氏,老两口儿都已年近古稀,见到儿子孙子很是欣慰。
每日里拉着儿子孙子絮絮叨叨说话,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人家自知来日无多,世明也每日里陪着父母说话散步。
世明在彰德府待了半个月,挥泪拜别了父母,启程返回长生岛,世明心里不得不承认,他已经不习惯老家的生活了,有芸娘在的长生岛才是自己的家。
1450年,景泰元年,世明芸娘当了爷爷奶奶,继盛生和刘香茹生了个女儿。这年,世明47岁,芸娘50岁
同年,赵有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