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上面前父子之情算得了什么?
这个皇上为了保住王位,听信阿娇的话,“除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此刻阿娇更是怂恿皇上斩草除根,把太子妃和他的儿子一并处理掉,这可把皇上都快吓傻了,他想喝口酒,却发现已经握不住手中的杯子,手不停的颤抖,酒水都洒了一地,最终他脆弱的倒在了阿娇的怀里,阿娇的怀抱成了她避风的港湾。
另一边的太子妃虽然发现了丈夫死的蹊跷,可他就一直忍而不发,因为他知道现在只有自己的儿子当上新太子,“他们母子日后才能彻查真相,让已故的太子好在九泉之下冥目”。
可一直记恨他的阿娇哪里会轻易放过她……!
此刻她也明白了皇上的心意,既然不能将太子妃母子斩草除根,那也不能让太子妃的儿子顺利当上储君,所以她向皇上进言,皇上的二儿子凤林大军德才兼备,为人忠孝是当太子的最佳人选。
可无奈有祖宗留下的圣贤有这规矩存在,太子妃的儿子继承太子之位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皇上一定要留一手,故意去延后一点宣布时间,让焦急的太子妃主动向皇上低头,这样皇上便可稳的压太子妃一头。
因为阿娇知道皇上一直在忌惮太子妃的家族势力。
等阿娇走后,皇上思考着阿娇的话语,他确实忌惮这个强势的儿媳,而且一想起太子妃那傲慢无礼的样子他就来气,于是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等到次日到了朝会上,大臣们都一致认为太子妃的儿子将继承太子之位。
可皇上却立牌正义,执幼的说是九岁的孙子太过年幼,肩负不了太子的重任,最终朝会不欢而散。
可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已经看不下去了,他就是皇上贴身的大宦官。
太子生前述说的伟大志向依旧环绕在他的耳边,改革国家政策,取消奴隶支持度,让国家百姓人人平等,是官员选拔不分高低贵贱,择优录取,用十年时间来铸就一个能与清国对抗的新国家,你想象新起来又伟大的变革计划依旧让他记忆犹新。
怀着敬意的大宦官来到太子的停尸房,他用颤抖的手拉开了盖着的白布,映入眼帘的惨妆让她紧紧闭上了眼睛,可不争气的眼泪却是止不住的往下掉,谁能想得到一个宫里的宦官竟会有如此细腻的情感。
第二天他只身来到宰相府,毫无避讳的说他已经看过了太子的尸体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太子刚刚离世,不过一日的功夫,身体已经开始变得漆黑,口鼻之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淤血。
你是说想说太子是被毒害了吗?
皇上有意立二皇子为太子,如果发生这种事,太子妃家族大概率会发生叛乱,为了这个国家,请您出手吧。
随后宰相来到宫中面圣 ,坐在主位的是皇上和二皇子凤林大君宰相坚持按照祖宗规矩,让太子妃的儿子当太子。
皇上问道,是太子妃请你这样做的吗?
只有这样才能各位太子的在天之灵呀,皇上,二皇子如果继位那样必定引起国家大乱。
旁边的二皇子听后说道;我岂敢期许太子之位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微臣就告退啦。
宰相来到大殿外,他告诉跟出来的大宦官转告太子妃,以后再也不要跟皇上作对了。
同时大宦官又面见了太子妃,他直接就跪在了太子妃的面前。
说到娘娘。
闭嘴,我不想听你说话。
如果娘娘你能委屈一下,皇上怎能不加倍照顾你的儿子呀?
太子尸骨未寒,他便硬是拖走,到底想隐藏什么?如此着急?
非要查出点什么吗 娘娘?请你向未来看呀,娘娘!
最终大宦官的话起到了作用,太子妃招来了他的几个哥哥,只见几个大男人在下面哭的捶胸顿足。
太子妃表示他也想查清事件的真相并死去的太子瞑目,可是现在他不得不考虑儿子的将来,只有儿子继承权利的宝座,他们才有机会去彻查这一切的真相,才能去建立太子生前梦想的新国家,完成太子生前未能达成遗愿。
娘娘啊……!五个哥哥鬼哭狼嚎的哭着!
从今往后我再也不要流泪了,所以你们也不要哭啦,哥哥们你们从今以后都要睁大眼睛保护好你们的外甥吧。
啊、啊、啊……此时他们真的忍不住哭!
另一边,年轻的皇后也要针对太子妃出手啦!他穿着一身丧服来到大殿请安,可见到皇上竟然还穿着一身正装,在这个举国悲痛的敏感时期,这也未免太不把儿子的离世当回事了,不过皇后却不像往常一样讲一些大道理,而是说皇上穿正装很精神,早知道自己也换上正装来请安了。
呵呵……。
皇后离开大殿,此刻他也是对皇上的态度了然于胸,太子妃的儿子想上位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