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口中说出“始皇帝”三个字,足以让李斯震撼的无以复加,不得不走大牢抬头仰望,以期天地的广阔平息他心中无法言表的震撼。
或许对于熟知历史的现代人这并没有什么,要知道现在是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秦国正沉浸在两次大败于赵国,数十万秦军埋骨他乡的悲痛中。
而“始皇帝”三个字带来的信息太多了,多得让聪明如斯的李斯也一时大脑宕机,心中的激奋如喷薄的火山一般快要压制不住了。
他不得不走出大牢平复一下他的心情,他不愿意让韩非看见他因为韩非一句话激奋不已,甚至他李斯还隐隐的相信韩非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李斯并不知道如今的韩非早已不是当初的韩非,而是两千年后的后世大学生重生,当然他韩非所说都是依据历史的结果说出来的。
当然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
李斯一句话不说出了大牢,这让原本准备了诸多说辞的韩非硬生生的憋了回去,这种难受劲不比抽枪上马时突然让人叫停差多少。
脸色憋的通红的韩非又开始在大牢中来回踱步了,这一回他心中没有了焦躁,从李斯离去的表情中他看见了活下去的希望。
现在的他正在考虑如何将接下来的话题向更大更深层次上引导,大到李斯不得不请来秦王政,如此韩非才能达成说出“始皇帝”三个字的目的......
事情果然如韩非料想的那样发生,不过盏茶功夫李斯再次回到大牢前,双眼直勾勾的看着韩非,此时李斯觉得他越来越看不透自己的这个师兄了。
两人就这样对视中沉默,内心诸多疑惑和不解的李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终败下阵来,讪讪开口道:
“师兄,为何是这三个字?”
“你说呢?”韩非没有回答李斯的提问。
“难道......”李斯的冷静已经掩盖不住眼中的激奋,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跳起来高喊一声,
大秦王天下!
看着有些失态的李斯,韩非不置可否,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斯表演。发现自己有些失态的李斯干咳两声掩饰尴尬,说道:
“师兄是如何断定会是此种境况?”
问出这话之后,李斯也隐隐有些后悔。先秦的学者或者名士,可不是后世那些抱着圣人之言的臭脚的酸儒腐儒。先秦的名士那可是君子六艺无不精通,而鬼谷一门在占卜问卦一道上更是独树一帜。
李斯与韩非同窗十几载,与韩非也拼比了十几载,然却从未有在学业一途超越过韩非,每每李斯略有所得,到最后不过是拾人牙慧,这让李斯心中一种郁郁不解。
韩非斜眼看了看李斯,略有些挑衅地说道:“师弟,当真要听这屠龙之术?若是有什么后果,莫怪言之不预。”
李斯闻言,心中权衡利弊,虽然韩非说的什么屠龙之术,这些都是他们这些拿来忽悠帝王的,李斯根本不相信这些。
李斯相信韩非无非会说一些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和利益取舍,然而这些东西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客卿所能听的,除非秦王政让他听。
李斯也知道韩非的心思,无非就是想见到秦王自救,所以才会说一些石破天惊的话。李斯不想让韩非见到秦王,他不想因为这个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师兄而受到秦王的冷落。
他李斯想要的是成为秦国的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谁挡在前面都不行,哪怕是自己的师兄也不行。
然而今天大牢发生事,必然会传到秦王的耳朵里,如果就这样不了了之,必然引来秦王的猜忌,这不是李斯想要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韩非死,秦王专宠。
“师兄,你也莫要用那大话哄骗于大王,你我都心知肚明,世间哪来的什么屠龙术,只怕是占卜问卦求来的吧?”李斯有些不屑的看着韩非说道。
韩非也知道单凭一两句话,根本无法让李斯引来秦王,于是决定针对李斯再来一波猛药:
“屠龙之术无稽之谈,然官场之道少不得相互搀扶。我知师弟志在秦相,我也愿意助师弟成事。不过师兄如今的境况还需师弟施以援手。”
李斯对于韩非知道自己志在秦相,并不在意,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李斯心中有些慌了。
“师弟入秦已有数载,上有昌平君、冯去疾压制,下有赵高,姚贾之流伺机而动。武将蒙家和王家历来不与外臣来往,师弟想要拿下丞相职位何其难啊。”
“师弟与我都是内政之才,非开疆拓土之臣,当今乱世唯有拓疆之臣才能出阁入相,要知道秦国最终军功,师弟以为你能在军功上胜过昌平君?”
想到昌平君,先是荡平嫪毐之乱,力挺嬴政亲政,后是平定成蛟之乱,协助嬴政彻底掌握朝政,这样从龙军功李斯根本就不可能获取。
然而昌平君如果仅仅只是军功也就算了,嬴政舅舅的身份和楚国皇族的背景更是让李斯遥不可及。
想到这些李斯眼神黯淡下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