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现代言情 > 重生沈家小姐改嫁了 > 第18章 父亲

碧玉走出院门,她记得当初段老夫人的身边只有赵嬷嬷一人,沈氏进门后为了给段老夫人添几个帮手,同期给她买了四个丫鬟进府。

那时段老夫人为了表示对沈氏的看重,又嫌人太多闹腾,抬手只选了她一个,把她收入了桐院,又赐了名,做了这桐院的一等丫头,她原本是满心欢喜的,可是却没想到连内屋都进不去。

“碧玉姑娘,生得好看,哭起来也是梨花带雨的!”

碧玉擦着泪,低着头越走越快,一道在身前响起,她猛的抬头,红着脸,浓重的鼻音道了一句:

“柳公子。”

不远处的大树下,正站着柳青贵,正一脸怜惜的看着她。

次日。

“老夫人,您醒啦,神医说您,身子弱,不适合再吃那些重荤的吃食,老奴给你熬了碗宝八粥。”赵嬷嬷在床前看到段老夫人睁眼,赶忙扑到她床边。

“有劳你了,养着伤还惦记着我!”段老夫人看着她缓缓道。

赵嬷嬷把段老夫人扶着依靠在床墙上,拿出一旁摆好的洗漱用具,先是仔仔细细帮她擦拭清漱一番。

“还是你在跟前舒心,这外人总是毛手毛脚的,看着心里都膈应。”段老夫人亲热说道。

“老夫人,能伺候您是老奴的福气。”赵嬷嬷感动道。

主仆二人好一阵推心置腹,半句话也是没提先前的事情,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段老夫人吃着赵嬷嬷喂的粥,又喝下药水,正经开口道:

“趁着林神医还在上京,你同他去问问,可有什么药,能让人神不知鬼不觉中就落下病根绝症,再生不出孩子。”

赵嬷嬷身体微微一滞,很快又明白过来,老夫人这是要对付沈氏,她心里一意:

“只是林神医道骨仙风,悬壶济世,还是宋家人,老奴就这样去问他,会不会影响到柳府的名声,让宋府忌讳?”

段老夫人斜嘴冷笑:“他既然是悬壶济世,又为何要收咱柳家银子,不过是浪徒虚名罢了,有钱能使鬼推磨,你带上两百两银子过去,我就不信他能不心动。”

赵嬷嬷还是有些忌惮:“那宋府那边怎么交代?”

段老夫人又笑道:“你寻找个莫须有的亲戚借问,不把事情往我们柳家身上引不就好了!”

“老夫人英明。”赵嬷嬷恭维道。

段老夫人别的不行,大概是因为这心思全都对付沈氏身上了,两人又窃窃私语一顿。

不久后,站在门口的碧玉就见,喜笑颜开的赵嬷嬷怀里揣着什么东西,一瘸一拐的晃出了桐院。

……

“夫人,今这天色看起来也不好,昨天还叫得欢的蝉虫,今天都安安静静的,我想这两日要下着大雨咯。”春画望着窗外道。

“你看那边树下的小虫子,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鱼儿跳,明日必有大雨到,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话了!”夏晴站到她旁边道。

“久晴必雨,久雨必晴,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坐在案桌前的沈一安,也抬头看向上空灰蒙蒙的云层。

“这空气是又干又热,下场大雨也好,给咱去去闷乏。”夏晴挥开手中的折扇扇着风道。

“若是,还在沈家就好了,家里有冰窟,老爷还给咱整些冰块,放在屋里头。”春画怀念道。

“柳家不同沈家,现在这呀,你就别想了!”夏晴合了扇子笑道。

“想一下都不行了,话说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中秋节了,那时咱夫人都还是小姐,老爷还带着小姐跟咱一起去看花灯。”春画嘟囔着。

中秋节,沈一安瞳孔微缩,心里咯噔一下,霎时记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今年的中秋时节,飓风登陆江南沿海,朝廷对抗倭寇的众位将士被困于荒野孤岛。浙州巡抚以借粮名义上门沈家,让她父亲带人船运粮草先行救援。父亲知道缘由后,义无反顾踏上海浪滔天的不归途。

上天眷顾,三月过后,身染风寒的父亲救援成功归来,浙州巡抚念他有功,上报朝廷的奏折上本有该有他一笔,但父亲把这次立功,挂在偏远地区做知县的柳志远身上。

先为国后为家,沈父大爱如山,沈一安不再多想。

“春画研墨,夏晴备笔,我要写封家书!”沈一安神色严肃,边说边找着信纸。

“这,夫人怎么了?”春画被她严肃的样子又吓了一跳,快速上前磨墨块,小声问道。

“不知,咱听吩咐就好,夫人做什么自然有她的道理。”夏晴看了沈一安翻箱倒柜找着信纸,用温水洗着毛笔轻声道。

朝廷借粮是因为洪涝,让原本丰收的季节,变得颗粒无收,税收无果,巡抚这才就近上门到沈家。

现在还有时间挽救,说什么沈一安都不可能让父亲再出事,她宁可让父亲先捐善于朝廷,都不能让他出这一趟海。

三两笔写完,沈一安印上封蜡交到夏晴手中,叮嘱她送到金掌柜处尽快寄回。而后她抱手趴在案桌前,长长舒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