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还好,这里的地方没有因为死守打造临水古镇,继续用那么不方便的东西,不过余南亨还是有点小失望,这个其他商业景区都一样,挂羊头卖狗肉,
给人看的都是人做的,打旧的东西,造的景,一切都指向钱。
江水悠悠,岸边竹声环伺,这只小船带着余南亨到了另一个岸口,余南亨以为目的地到了,
对船上两个人道谢,将要下去,
被麻衣男抓住后领子,
“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这都没看问清就下去,不怕那里的人把你卖了?”
余南亨转头,让他松手。
“这里不是临水村吗?”
“这是我送货的地方之一,我没和你说清。还要跑几个点才到临水村,捎带你一程别乱跑了,要不然你临水村的朋友要哭了。”
男人一手把他按回去,又用余南亨听不懂的方言朝对面喊。
那个姑娘发声,
“这位小哥还是到船里面来,这个地方不欢迎游客的。你去的话,不到一晚上,东西能全被偷没。”
说着可怕的话,但是语气并没有变化。
余南亨怀疑她在一本正经的说冷笑话,不过他不是那种你越不让我做,我越要上的小年轻。
他没有再问什么,转回刚才的位置坐下。
没有船破水的声音,船舱里静悄悄的,余南亨受不了这个气氛,主动开口问,
“为什么刚才你不让我下去啊?就算对游客有很大意见,也没有赶人的道理吧?”
姑娘只是低着眼,玩着手上的串串,对这里多出来一个毫不在意。
就在余南亨以为她不会说话时,
人家开口“只有临水村被开发成旅游区,其他地方没有。这些人中,没办法和他们讲法理法规,对他们来说,宗族长的话比所有法律更有权威性,非必要不要接触。”
余南亨点点头,原来确实这一块地方与现代社会脱节了,然后不知道是哪个人,强行用旅游这一链接,接通外界。
“那临水村有本地人吗?”
余南亨要确定,是不是去的地方,也有这样的人,不好惹,
姑娘看了他一眼,
“那当然。不过做景区后和外面接触多了,临水区的人也想赚钱,会察言观色的。”
余南亨放心了,去的地方都是正常人就好。
他从姑娘的话来看,这里原住民,不是在景区的,思想大多有点守旧,排挤外人,不过隔壁村子有人靠做旅游赚大钱了,也保不齐有其他村子的人也上来做生意。
不过一会儿,男人回来,脸上挂着累嘘嘘的汗水,
“回来了,有看到人吗?怎么样?”
姑娘的说话声里终于带了点焦急的语气。
男子摇摇头,“东西我托别人带过去,你放心,他们很好。”
这是余南亨上船后,这两个人发生第一次对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是发动机的小小嗡嗡声。
余南亨觉得气氛有点古怪,不知道是不是被沃森的腻味行为影响到了,他怎么从这两个人中看到情侣关系。
他猛地摇头,把想法从脑袋里赶出去,从格城出来,他的想法不全是理智的,偶尔有感性的一面,而且他发现,他现在会偶尔的观察别人的情绪。
就像刚才,明明这两个人,没有任何的接触,眼神没有对上过,说话也是熟稔的样子,但他就是从对话,神态里看出了姑娘的一丝脆弱,和男子的无声依靠。
余南亨不知道是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他在逐渐读懂别人的情绪,能为他避开很多麻烦事。
这次来临水村,余南亨真有一个朋友来过临水,
不过是那种没见面的笔友。叫李·兰。
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寄信的方式已经被别人抛弃,余南亨也是到了舍林学院,有个儒雅教文学的教授。
余南亨上课听不懂,因为他小时候在饥饱中挣扎,没办法接受太多的东西,他文学水平很低,
教授说的文学的美他没有得到一点,不过为了彰显努力,他找别人,没人乐意和他组队,这种东西又不是随便能教会的。
但他还是找到了办法,他从杂志上找到了一篇文章,说是互给笔友写信。
余南亨当即得到投稿,匹配上了。
然后来往之中,发现对方也是国人,不过很小时候被带去国外生活。
爷爷姥姥经常念叨国内的日子,他就找个笔友唠唠。
于是这两个人在余南亨大学四年中,写了不少字。
余南亨工作一两年后,笔友突然没有回信了。
余南亨猜测,李.兰可能投入全新的生活,不再需要他这一个笔友。
他有点惋惜,居然连个正式告别都没有。
最后一封信来的气候,是让余南亨有机会一定来临水村玩一玩。
余南亨的思绪回笼,这次出来没有目的地,他想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