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初唐沥歌 > 第三十二章:马车行

买下院子后,刘养连看都没来得急去看,匆忙下了二十两定金,便匆匆忙忙的回了越州城。

今天他还有三件非常重要的事必须完成,不然心里的计划根本来不及实施。

回到酒肆,刘养从房间里取了五十两白银,在酒肆伙计的介绍下,赶到了萧记马行。

“这位公子,不知道需要什么样子的马车?”刚一进门,萧记掌柜便迎了上来,端茶送水,服务态度极其周到。

“我想要一辆简约而又舒适的马车,并且内部空间要相对大一些的那种”刘养对着始终笑眯眯的掌柜伸手大概比划了一下。

“公子,那你可来对了,我们萧记的马车向来是以舒适出名”在掌柜的一番吹嘘与介绍之下,刘养最终选择了一辆两马并驾的马车。

从外表看去十分的简约,内部则是充满着清新与古朴感。

“掌柜的,这马车要多少钱?”确定了车辆,刘养便迫不及待的询问起价格。

“这个先不急,不知公子是不是第一次买马车?”萧记掌柜不仅没有告诉刘养价格,反而询问起他的来了。

刘养一脸疑惑的看着萧记掌柜:“是不是第一次买马车有什么影响吗?”。

“呵呵,看来公子真的是第一次买马车了。如果是第一次买马车的话,那还必须配备一个车夫,若不是第一次的话,那基本上不用考虑这件事”说完,萧记掌柜便笑眯眯的看着刘养,不再言语。

这么一说,刘养这才考虑到这一点上,确实马车跟汽车这种带车的绝大部分是一样的,都是个技术行当,没有认真去学过,别想把它们开起来。

“掌柜的猜对了,我确实是第一次买马车,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夫,不知掌柜的有什么好的推荐?”刘养无奈的摊了摊手。

萧记掌柜既然那么说,那就代表他们有这种的路子。

“推荐倒是没有,毛遂自荐则有一个,若公子相信,我们萧记车行也是有培养车夫的,技术与素养那都是上上之选”萧记掌柜自我吹嘘了一番。

“这有什么不相信的,只是不知道萧记的马夫是个如何处理法?”刘养也没有傻傻的直接跳进去,这该问清楚的还是得问清楚,得知萧记的大概价位,心里一估算,刘养便应承了下来。

刘养估计萧记是从各个地方买来一定量的奴隶,然后在进行训练,学好驾驶马车的技术之后,又将这些奴隶上架,从中获取利润。

虽说这种做法让刘养有些抵触,但是他也不会自不量力的说想要去改变这种情况,去废除奴隶的存在。

在大唐这种事是无法做到的,其中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别说他刘养,就算是李世民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那也是难于登天。

在大唐王朝,尤其是前面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封建制高度发展和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

但是在这样发达的一个历史时期,仍有着奴隶制残余形态的严重遗存。

唐代前期,有大量的官员、贵族因军工受赐奴婢。

如武德年间(618-626年),因镇压辅公袥有功,李大亮先受“赐奴婢百人”,旋“复赐婢二十人”。

另外,贵族、官僚和富豪都能通过买卖、掠夺等方式获得大量奴婢。到唐代中后期,社会上的奴婢数量更是大得惊人,在寺院之中也拥有数量众多的奴婢。

如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禁断佛教,寺家奴婢之除籍为良并被唐政府收为两税户的达十五万人之多。另外,唐代地主阶级的成文法典《唐律疏议》对于奴婢的婚姻、刑罚、诉讼等有详细规定,被视为“贱人”的奴婢按“奴法”处理。

总得来说一句话,但凡比较有地位,有钱人家里都会买上几个奴隶。

顺利成章,一个愿买,一个欲卖,那自然是一拍即合,萧记掌柜领着刘养便往车夫集中地选人去了。

走入房间,只见两边如同牢房一般,一间间木牢里关着不下五十人。

走近,只见这些奴隶穿着相同的奴隶服,上头绣这不同的编号。想来是萧记训练时,为了方便之类的,让他们统一服饰。

到如今,看上去又别是一番另类的感受。衣服有些老旧,甚至有些已经变得破破烂烂了,想来萧记也没有把这些人当回事,把人往这里一丢,便不再搭理他们。

奇怪的是这些奴隶虽然穿得不咋地,但是却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看来萧记也还是蛮有生意头脑嘛,纵使不把这些奴隶当回事,但还是让他们吃饱喝足。

外形好,能卖的好。

“不知公子是哪里人士?”萧记掌柜乘着刘养挑选奴隶的空隙提出了问题。

这一问有点问懵了刘养,他貌似还真不好说是哪个地方的人,略微思考了一番,刘养才回道:“算是长安人士”。

“长安人士?”萧记掌柜略带疑惑,随后笑咪咪的道:“观公子,气质出众,想必不是出自一般家庭,不知令尊是?”。

“嘿,我可不是什么富贵家庭出身,家中父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