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闻香识人的嗅觉
京都谢国明府邸
“刘淮此人杀伐果断,刚毅勇猛,在逆境之中擅长以寡犯众,却如同摧枯拉朽,东瀛无可挫其锋之虏,克大宰、收大友、发檄文、过长门、联长井、下京都、缉时村,观其言行,志向不小,欲开疆扩土,纳东瀛为治下。”智觉向谢国明等人解说道。
“大师,此人可否为我宋国所用?”赵若兰眼神一亮,立刻询问。
“阿弥陀佛,大宋此时内忧外患,重文轻武,武备松弛,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大军压境……”智觉丝毫没有给宋国留面子,数落南宋朝庭的种种不是。
见赵若兰尴尬,谢国明连忙说道:“大师忧国忧民,让人钦佩。”
智觉历数完宋朝的种种弊端,最后才补了一句道:“刘淮人杰也,世之枭雄。”点到为止不就说了,言下之意不言而寓,如此人物,怎么也不会作贱到投靠积弱的宋国。
赵若兰轻叹一声,没有反驳,智觉所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是她一厢情愿,总是以大宋为尊。
调整好心态,赵若兰又再次问向智觉,“大师,你看此人是否能成为李璮第二呢?”李璮是汉军大阀之一,原先节制山东淮南等路,在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争夺汗位的战争中,李璮趁忽必烈率军亲征漠北的时候,策动叛乱,但是最后反而兵败被杀。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智觉轻声吟唱起来,随后低吟一声佛号,低头不语。
长于诗词、博文强记的赵若兰听出来了,这首“水龙吟”正是当年李璮叛乱时所做的。不论反叛的原因是什么,李璮也算是英雄人物了,在北方敢于扯起大旗正面反抗蒙元的人物不多了。
“刘淮之父刘复亨,李璮叛乱的时候曾经遣使招降,刘复亨不仅斩杀了使者,还派兵讨伐李璮,兵围李璮于济南时候,元军粮草缺乏,刘复亨反而用其私蓄接济。刘家正是踏着李璮的败亡而倔起的,成为新晋的汉军大阀之一,只要刘复亨还在,刘淮就不会反元的,最多有割据东瀛之意。”智觉解释道。他不指望刘淮短时间内反乱,而是关注他的成长,既然有割据的决心,那么野心定然不小。
“大师,李璮叛乱后,元廷先后在北方汉地实施兵、民分治,罢世侯、置牧守、行迁转法,易置汉人将领部属、将不擅兵等制,汉军世阀皆为不满。”赵若兰毕竟在庙堂之上,接触的情报不是智觉这样的云游僧人能比的。
智觉正待说话,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动静。
“不好了!老爷,门外来了大批的士卒!”这在他们讨论的时候,谢国明的管家慌张的进来禀报。
“阿弥陀佛,谢施主放心,老纳尽力保护施主周全。”智觉不慌不忙的说道。
六波罗探题府
刘淮意外的看着智觉,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他最关心海路的事情。
“听闻谢家经营东瀛的海路,不知道可从兵库津到过镰仓。”刘淮直接询问道。
谢国明相当诧异,不知道刘淮兴师动众把他们叫过来什么意思,不过还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老朽经常从兵库津运输货物镰仓。”
“可识得海路?”刘淮急切的问道。
“老朽和管家都识得。”谢国明回答。
“非常好!”刘淮兴奋之色颜于表。
“此次去镰仓,还要麻烦老先生带路了。”高兴之余刘淮说道,随后又看到女扮男装的赵若兰和中年文士,还有一旁的智觉,顺口就说道:“大师,你们几位也随行长长见识。”赵若兰身份神秘,但是看谢国明的态度相当紧张,此行关系重大,对于谢国明刘淮不怎么了解,怕在海路上惹什么麻烦,就带上赵若兰以防备谢国明。
“任凭统领大人吩咐。”谢国明不敢有丝毫反抗,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刘淮想要怎么样,太容易了。
“明日一早就出发,你们暂且留在探题休息吧!”刘淮下令。
谢国明等人无可奈何的退出后,刘淮开始思考袭击镰仓的具体战术。
这时候,平时一言不发的佐贺良子忽然开口说道:“这些人身份神秘,不知道对统领有什么图谋。而且那个年轻的文士,是女扮男装的。”
“哦?你是如何知道?”刘淮惊讶的问道,自己也是“阅人无数”才判断出来,却没有相到佐贺良子也一下识破了。
佐贺良子神色扭捏,面露红晕,却不说话,看的刘淮越发好奇的同时,心中的欲望也不段升起。一手将佐贺良子拉过顺势将她搂进怀里,一只手也不停歇伸进她的衣服里肆意拿捏,然后凑到良子的耳边说道,“告诉我,你是如何知道的?”
佐贺良子脸上泛起醉人的酡红,低着头对刘淮细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