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一位家属掩面推门跑了出去,后面更多的人也陆陆续续地从里面出来。许明月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双眼通红,面容上露出的部分残留着大哭过的痕迹。
“你怎么在这儿?”方思晴和摄像从里面走了出来,她声音嘶哑,面色疲倦。
“我在上面刚刚做完采访,想等你一起回去。”
“走吧。”方思晴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几人乘着电梯往回返的时候面色都不是很好。毕竟刚刚发生了那样的事情,现在乘坐电梯,难免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我先去把我这边的稿子整理出来,你也整理一下,估计今天得发给编辑。”三人一同走到办公室门前,方思晴开口说道。
许明月点了点头,便去自己的工位上开始写稿。而方思晴和摄像各自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只不过时间还没回去多久,江心便特地过来喊她去一趟会议室。
当许明月抵达会议室的时候,里面已经零零散散地坐了几个人,方思晴正在其中。
“怎么了,为什么突然通知开会?”她坐到方思晴的旁边小声问。
“说是临时要加一个选题会。”方思晴说道。
“选题会一般不都是早上开吗?而且江心刚刚特地通知我过来开会。”
许明月虽然在报社待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身份的缘故,每天早上的选题会她是没资格参加的,因此,她才感觉到疑惑。
“我也不太确定,等等看吧。”方思晴用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然后把头扭向许明月小声地说道。
此时的的会议室基本已被坐满,所有待在报社里的记者和编辑都被叫了过来。江心一身黑色的西服套装,手拿一摞稿件,最后一个进来。
“今天临时增加这个会议主要是为了商讨一下中午发生的电梯冲顶的那件事情,看一看明天的报道该怎么写。”她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开口对着屋内的众人说道。
“以前怎么写的现在就这么写,何必为了这点事把我们都叫来开会。”一名年长的记者抱怨着,丝毫不给江心的面子,“我还有个稿子没写完呢。”
“这次的遇难者里面,有三人的家人都是大失业浪潮里的一员,你们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江心没理会他,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你想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家庭困境上,我觉得这不太好吧?”一位编辑叹了口气,“这样一来不仅是侵犯了这些人的隐私,而且也有一定的风险。”
他没有明说风险是什么,但是在座的人却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
很多报社都报道了这次经济危机造成的大失业浪潮,然而这些报道不是被直接扫进了垃圾堆里,就是负责人遭到了处罚,于是大家也就渐渐不再提了。
“我们明辉日报作为业内的几家模范报社之一,应当肩负起我们应有的责任,如果因为畏惧就停止发声,那么当初就不应该拿起这支笔。”江心语气淡淡,但是面容却十分坚毅。
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引得其余人纷纷跟随,掌声充斥了整个空间,响了足有一分钟才结束。
“怎么大家都很佩服江心的样子?”许明月偷偷地问道。
“江主编在做编辑之前可是个调查记者,很有名的戒网瘾学校虐待学生的报道就是她写的。”
许明月这才恍然大悟,她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看江心总是有一丝眼熟的感觉。
“现在大家开始讨论一下,这次的事件怎么写吧。”等到掌声平息,江心缓缓开口道。
“我觉得把重点放在电梯的安全隐患上会好一些,毕竟把这些遇难者的家庭情况详细地写出来无异于把他们的伤口再撕开一次。”方思晴率先出声。
虽然她目前资历尚浅,但是作为这次新闻的采访者,她还是有这个资格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家庭情况写出来,但是不要着墨太多,毕竟这涉及到他们的隐私权,现在的一些人很注重这些,写多了会很麻烦。”一名记者开口。看样子他应当是在类似的事情上吃过亏。
会议室的氛围逐渐地热络了起来,大家纷纷各抒己见。
有的人认为报道应注重这件事情本身,将更多的描写放在电梯故障上,而不是遇难者身上。还有的人认为对遇难者家属反应的介绍可以让旁人更了解这次事故的惨痛。
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只有许明月一人坐在位置上沉默着。
她脑海中各种声音不断地出现。有身患慢性病却养老金微薄的老妇,有马上要交学费的高中生,有失业在家的家庭主妇…
那个原本承载着他们希望的人走了,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许明月,说一下你的看法。”江心的声音一出,办公室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把目光转向了这个新来实习记者身上。
“我觉得…应该重点报道这些遇难者的家庭情况。”
“为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