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幕僚

“芙蓉,既然如此,你准备一下,一会就出发,我安排大治去送你,好好管理府邸。”

王芙蓉点点头,出人预料的靠到了苏天成的胸前。

“少爷,奴婢不能够时常在您的身边,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春屏姐姐也是很不错的,奴婢会告诉她注意事情的,少爷的事情多,千万不要劳累了。”

苏天成紧紧的抱住了王芙蓉,什么都没有说。

翌日,早堂的时候。

熊子健和刘云清都参加了。

苏天成开诚布公的给大家介绍了。

“熊公子和刘公子,大家都是认识的,今后,两位就是我的幕僚了,有什么事情,大家一同商议,民生上的事情,刘公子多多参谋,军政上的事情,熊公子多多参谋,大家要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江宁县的事情。”

卢天明首先表态了。

“熊公子,刘公子,今后还要多多关照啊。”

渠清泽面带微笑,接着表态了,之后是刘仲基,至于说六房司吏,都是抱拳示意。

熊子健和刘云清两人,赶忙抱拳还礼,说着客气话,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苏天成还专门介绍了他们,实际上是抬高了他们的身份。

早堂结束之后,熊子健直接到巡检司去了,刘云清跟随刘仲基,到典史衙去了。

很快,熊子健回到了县衙。

“大人,在下一直在想着一件事情,以前以为大人是有所安排的,刚刚和孙巡检商谈过了,就是匡思明属下的盐丁的事宜,如今还有两千多盐丁,在巡检司新建的营房里面,这些人的身份不是很明确,似乎是有些不妥的。”

“恩,你是怎么考虑的。”

“在下觉得,还是要让他们有归属感,他们的身份有些奇特,报酬暂时是盐商负责,可身份已经不是盐丁了,这样下去,最终不是很好的办法,不如将他们纳入到巡检司,成为巡检司的军士。”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有些为难,匡思明涉嫌谋反,畏罪自杀了,这些盐丁,以前是跟随匡思明的,要是将他们纳入到巡检司,是不是会引发非议啊,若是他们进入了巡检司,军士就是五千余人了,相当于一个卫所的军士了,这是不是会引发上面的弹劾啊。”

“在下以为不会的,匡思明的事情,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两千多盐丁,一直都是在巡检司大营里面训练,早就将自己看做是巡检司军士了,只不过身份还没有明确,内心总是有些不安宁的,再说了,巡检司的开销,是县衙直接负责的,上面没有拨付一两银子,江宁县是京畿县,治安历来是自行负责的,应天府也是清楚的,这样的情况下,扩充巡检司的军士,不会引发太多的波澜。”

“好,既然你是这样的看法,这件事情,你就直接负责做好,有关军士的登记造册,还有武器的分发等等事宜,对了,气候有些寒冷了,军士的冬装,也需要提前考虑了。”

“大人,这些事情,在下同孙巡检商议之后,拿出来方案。”

苏天成笑着摇头。

“你多虑了,我的习惯,你慢慢就会明白的,这等事情,安排之后,你就按照自身的想法,和孙巡检一同去做好,不需要禀报了,我也不会关心其中的细节了,我需要的是结果。”(未完待续。)

(感谢范宣子投出来的宝贵月票,谢谢了。)

提议刘云清到江宁县县衙来做幕僚,这是苏天成经过考虑的,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够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

幕僚也就是师爷,但师爷称呼的出现,是在清朝。

明朝称之为幕僚,也有称呼为幕客的,这是对幕僚一种较为尊敬的称呼,将幕僚当做尊贵的客人。

幕僚的队伍,有大有小,并不是说你的职位高了,就需要诸多的幕僚了,县衙有专门为幕僚安排的房屋,他们有着明确的身份,不是官吏,性质上,属于官员个人请来的智囊。

幕僚一般都是读书人,以生员居多,他们出谋划策,虽然没有参与到决策中间来,但提出来的意见建议,是至关重要的。

幕僚职责的特殊性,要求这些人必须有不错的知识,有着一定的社会经验,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形势,提出来好的意见建议,特别在牵涉到刑名和钱粮事宜的时候,幕僚是不能够含糊其辞的。幕僚的俸禄,是官员自掏腰包支付的,他们在官员的身边,能够产生不小的影响力,收入还是不错的,如果没有真正的本事,幕僚不可能干的很长。

苏天成对幕僚的理解,有所不同,他没有将幕僚和师爷的性质,完全糅合起,能够临危受命,能够提出来准确的意见建议,必要的时候,甚至能够直接做出来决策。

基于这样的原因。苏天成一直都没有请幕僚,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对明朝读书人的看法,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读书人确实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但不少的读书人。沉湎于八股文里面,很少关心社会上的事情,这也是明显存在的问题,愿意成为幕僚的人,几乎都是生员,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酸秀才,要在这些人中间,找到真正的能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做事情。总是要达到目的的,否则就不要去做。

熊子健是他心目中,较为成熟的幕僚的人选,可熊子健偏向于军事方面,对民生方面,也不是太熟悉,当初刘仲基跟着到江宁县,也是作为幕僚来培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