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初现

的,但在江宁县这件具体的事情上面,他有着自己的看法。

“苏兄,你的观念,我基本上是明白的,按照你这样的做法,朝廷是能够得到极大好处的,只是你这样做了,难道没有考虑到个人的前途和得知吗。”

“说不考虑是假的,若是我没有在朝廷为官了,就是有着天大的抱负,也不过是一场春梦罢了,可事到临头,我不能够退却,涉及到根本和原则性的事情,我不会改变一丝一毫的观点,能够坚持这样的原则和底线,依靠的是什么,就是能够踏踏实实的做出来成绩,这就是最好的反击,让那些空谈的清流看看,究竟是做事情重要,还是夸夸其谈重要。”

吴伟业离开之后,苏天成陷入了沉思。

今天的交谈,是很关键的,至少他清楚了,朝廷里面,已经因为江宁县这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引发了很大的争论,而且牵动了东林党和复社。

张溥的势力,是不容小觑的,天启年间,张溥在苏州创立了应社,专门对付魏忠贤,天下的士子纷纷响应,进入应社的人,不计其数,崇祯二年,张溥在吴江知县熊开元的支持下,在吴江成立了复社,将明朝各地的学社合并到了一起,崇祯四年,张溥考中了举人,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复社的第二次大会,之后到京城参加会试和殿试,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内阁首辅周延儒第一次见到张溥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和赏识,而张溥因为得到了周延儒的重视,任意临事,辄相可否,以至于对编修吴伟业都是以门生对待。

崇祯五年冬,张溥因为回家安葬父亲,遵照礼制,辞去了翰林院庶吉士。

苏天成参加会试和殿试的时候,没有直接接触张溥,他对东林党和复社,有着很不好的看法,不可能直接去接触张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张溥也没有来拜访他。

之后,苏天成直接外放,到了江宁县,两人之间,更是没有直接的接触了。

苏天成对复社的看法,更加的不好,如果说东林党的党争,还有些遮掩的意思,复社就是赤裸裸的,复社创立之初,本意是好的,也是想着纠正朝廷中间的弊端,可随着发展壮大,加入复社的人多了,难免进一句不中听的话语,致使复社由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地方,渐渐的转换成为争夺权势利益的地方。

张溥因为复社的壮大,把持科举考试,通过其自身和复社的影响力,干预朝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这一次,他预感到,自己和张溥之间,可能有着不一般的碰撞了,张溥不过而立之年,比钱谦益和黄道周的年纪小很多,加之本身得到了诸多士绅富户的吹捧,更加的不可一世,什么事情都想着插手。

从吴伟业的态度来看,张溥肯定是施加了不一般的压力,只是吴伟业很是为难。

苏天成的脸上,浮现出出来的,张溥若是能够办实事的人,也还罢了,依靠着创立复社,扩大自身的影响,暗中操控朝政,面对这样的局势,苏天成绝不会退缩,肯定是对着干。(未完待续。)

吴伟业的神情,变得奇怪起来了,在京城的时候,他曾经私下里与同僚议论,认为苏天成此举,不过是因为江宁县需要诸多的士绅富户出力罢了,并非某些人想象的,要动一动士绅富户的利益了,可从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看,真的是要动士绅富户的利益了。

来到南直隶的时候,他接到了恩师张溥的来信,信中对苏天成的所作所为,提出来了严厉的批评,认为此举是大逆不道,是破坏祖宗法制的。

吴伟业非常的为难,苏天成的能力,他是清楚的,在江宁县一年多的时间,做出来了如此多的大事情,几乎都是轰动朝廷的,已经得到了皇上朱由检的高度重视,假以时日,一定能够进入内阁,进而掌控朝廷的,可恩师的教诲,令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张溥的威望,吴伟业更是明白,如果说苏天成和张溥之间,发生了直接的冲撞,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看见吴伟业的神色很是奇怪,苏天成敏感到了一些事情。

“吴大人,此次巡按南直隶,是不是可以顺便去拜访一下恩师啊。”

吴伟业有些吃惊的点头,他想不到,苏天成有着如此的敏锐性。

“如此说来,张先生一定很关心江宁县发生的事情了。”

“苏大人万万不要误会,我是代表朝廷,是非曲直,自有朝廷论断的,我准备去拜访恩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吴大人,先前的交谈,你是巡按御史。我是江宁县知县,我们之间,是公事交谈,接下来的话语,就是个人之间的交谈了,你的恩师张溥先生。威名远扬,我也是有所耳闻的,若是学术上面的交流,我愿意聆听张溥先生的教诲,说到这施政之事,还请吴兄见谅,就算是张溥先生名震江南,都不要想着干涉我江宁县的事宜。”

吴伟业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知道说什么好,有些话,他也不好说的,特别是今年三月,复社在苏州召开了第三次大会,从全国各地前往参加的人数,竟然达到了数千人,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复社和张溥的名望,达到了巅峰了。以至于江南一带的读书人,都不敢直接称呼张溥的名字了。

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情,朝廷内部的党争,吴伟业是清楚的,复社目前表现出来的状况,也有了党争的味道了。而且是特别明显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