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独当一面

可高迎祥的态度也是有些奇怪的,没有直接表态支持张献忠,也没有支持李自成,总是居中调和。

这其实就是支持李自成。

流寇在陕西活动的地盘,慢慢缩小,自从朝廷换帅,孙承宗主持剿灭流寇事宜之后,流寇的活动范围受到大幅度的限制,孙承宗拿出来对付后金满洲八旗的战术,稳扎稳打,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重在限制流寇的活动范围,坚守重点地区。

这样的战术,令高迎祥等人大为头疼。

上次大胜朝廷军队的兴奋劲,早就消失了,相反,因为活动范围的缩小,首领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经常因为粮草的问题,发生冲突。

这种情况下,高迎祥不得不冒险了。

想着继续打一次大胜仗,没有可能性,为今之计,是开辟出来新的战场,不能够继续死守在陕西,只要能够深入到山西,突破朝廷军队的重点防线,就算是取得又一次胜利了。

这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想不到张献忠主动承担了。

而且张献忠选择的路线,居然是直接进入山西平阳府。

这条线路,是众人害怕的路线,无他,江宁营的名气太大了,平阳府紧邻河南府,若是惊动了江宁营,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了,不一定能够逃回陕西了。

不得不说,张献忠的选择还是正确的,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太原府和大同府,因为孙承宗的严密布置,已经很难突破了,平阳府因为紧靠河南府,守卫松懈很多,大概是孙承宗想到了,平阳府紧靠河南府,江宁营有这不一般的威名。

张献忠带领五万军士,突然从延安府出发,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延川,直插山西平阳府,带到孙承宗发现,张献忠已经进入平阳府的永和县境内了。

苏天成从锦衣卫暗线得到的情报,张献忠的打算,估计是路过平阳府,到达沁州或者是泽州,至于说准确的路线,暗线也不知道,估计只有张献忠自己知道。

张献忠行军的路线和目的,非常重要,若是跟随在后面追剿,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必须要预测到张献忠准确的行军路线,有目的的予以打击,效果才有可能好的。

苏天成看着地图,苦思冥想。

这样的分析,只能够依靠他自己。

一天多时间下来,头都想疼了,苏天成也没有摸索出来所以然,张献忠走哪条线路都是可以的。

大军已经进入了山西,来到了平陆县。

摆在面前有三条道路选择,第一条线路,经过夏县到达降县,接着到翼城,这条线路,目的是张献忠大军准备进入泽州,第二条线路,经过夏县,曲沃,平阳府城,到达岳阳,这条线路,居中扼守,观察张献忠大军的走向,随时可以追剿,第三条线路,经过平阳府城之后,直接到汾西,这条线路,就是准备张献忠大军进入沁州的。

初看起来,第二条线路是最佳选择,其实不然,大军驻扎在岳阳,看似两边兼顾,但距离太远了,侦查得知张献忠大军的意图,想着打伏击或者是正面对决,几乎没有可能性了,只能够跟在张献忠屁股后面追,这样战果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打不着。

苏天成开始面临最为重要的考验了,必须在第一条线路和第三条线路中间,选择一条。这一次的判断,必须准确,准确情报不可能知道,等待张献忠自己显露出来意图,那就太晚了。(未完待续。。)

苏天成历次上的奏折,朱由检几乎都是批准了,而且没有多说其他的话语,但这一次的奏折,换苏天成胡来,这样的口气,已经很不客气了。

苏天成只能是摇头叹气,也难怪皇权被限制的如此厉害。

兵部的敕书、孙承宗的来信,同时也到达了。

这一次的安排,有些出乎苏天成的预料。

孙承宗带领的朝廷大军,负责在陕西境内剿灭流寇,苏天成带领的江宁营,进入到山西境内,负责剿灭在山西活动的流寇。

兵部的敕书,内容完全一样。

只不过江宁营这次出征,山西境内的府州县,必须要从粮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

这样的安排,意味着江宁营必须要独当一面了。

陕西和山西境内的军队,凡属于精锐部队的,几乎没有孙承宗抽调一空了,除开边军暂时没有调遣,必须防止后金趁机骚扰。

江宁营进入到山西境内剿灭流寇,只能够依靠自己。

就算是兵部有敕书,要求山西境内的府州县,给予粮草方面的支持,苏天成也没有打算依靠,地方官府,本来就没有什么钱粮,就是有多余的,那些官吏还能够看着,早就想办法,弄到自己的兜里了,江宁营如果要求地方府州县衙门补充粮草,吃亏的还是百姓。

正月之后,春耕季节,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会促生大批的流民。要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江宁营不知道是剿灭流寇,还是帮助流寇壮大队伍。

二月初二是出发的时间。

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选择这个日子出发,有着比一般的意义。

河南等地,前些年的干旱。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去年的境况好一些,因为这个原因,龙抬头的日子,显得特别重要,各地都非常的看重,弄出来不少的祭祀活动,期盼着风调雨顺,期盼着天上的青龙能够保佑他们。

江宁营选择二月初二出发。一样是期盼着老天保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