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建议,是让朱由菘到南方去,毕竟南方的条件好一些,朱由菘为人处世很是灵活,到南方去打开局面,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想不到孙承宗建议朱由菘到陕西,苏天成绝大部分的建议,皇上都是采纳了,特别是在苏天成诸多心腹的任命上面,皇上是鼎力支持的,要不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绝大部分的朝廷官员,是绝不愿意到陕西明,一些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宁愿外放到南方去做知县,也不愿意到陕西江宁营到了陕西,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但陕西境内,依旧有二十万的流寇,谁知道这些流寇,会不会突然的发威,攻下了某个县城或者是州城,那样的情况下,知府和知县是不要想着保全身家性命的。多方面条件的综合,形成了目前的局面。苏天成的目的达到了一大半,至于说三司的主官还没有调整,其实也算不上太大的事情了,任何的地方,都存在内耗,就算是陕西的官员,做了如此大的调整,可困难依旧是存在的,陕西的基础不好,还有大量的流寇,百姓极度的贫困,想要恢复元气,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再说了,诸多的知县,依旧是以前的队伍,光是扭转这些知县的认识,就需要好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江宁营还需要不断出动,逐步的蚕食流寇,缩小流寇的活动地盘,不断的给陕西各级官吏打气鼓劲。前世本来就是公务员,所以苏天成的认识,有很多务实的地方,他不苛刻,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从实际出发,不会好高骛远,他注意搞好同僚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所有的有利条件,为人做事情都很低调,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做出来这么多的大事,也是有理由的。回到陕西的路上,苏天成就想了很多,包括下一步该如何做,骤然调整这么多的官员,引发震动是肯定的,乱世需用重典,以前那些温柔的手段,难以达到好的效果,譬如说陕西各级的官吏,巡抚衙门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就是要抓住所有的知府,只要知府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情况就能够很快好转,而且这样做,也是收效最快的。如此的做法,苏天成承受的压力是不一般的,皇上准了他的奏折,官员的安排几乎都是按照他提出来的要求,如此的情况下,陕西很难得到朝廷的支持,翁同章其实打过招呼了,若是在一段时间之内,陕西不能够出现好的局面,朝廷里面会爆发出,苏天成早就思考过了,必须要想到一些特殊的办法,按照常规落实这些办法或者是想法,就在圣旨宣布之后的这一刻了。(未完待续。。)蒲开强、左孝虎和谭宗亮早就得到了消息,赶到了巡抚衙门等候,他们的内心还是有些忐忑的,不知道等来的究竟是什么圣旨,大凡被排到陕西来任职的,都是朝廷里面落魄的官员,稍微有门路的,也没有谁愿意到这样的鬼地方来。这也决定了,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对朝廷里面发生的事情,不是很清楚。陕西各级的官府,这次变动的人很多,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陕西下辖八个府,分别为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和临洮府,这八个府的知府,这次全部都调整了。要说也只有苏天成敢于如此的做事情,放在其他人的身上,没有谁敢于做出来这样的决定,陕西连年遭受灾荒,加之流寇的骚扰,这里更是流寇的大本营,局势异常动荡,各地的官府,主要的职责就在于维护稳定,譬如汉中府和凤翔府这样的地方,稳定都说不上,官府在当地的影响力,比不上流寇。多年来,因为流寇作乱,陕西各级官府,无法收缴赋税,自身也难以维持,很多时候都是依靠朝廷免去赋税,勉强过日子,千里做官为的吃穿,到陕西省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官员是谈虎色变。江宁营刚刚来到陕西,就取得大捷,剿灭十万流寇,令流寇的气焰大为收缩,这仿佛是一针强心剂,各级的官府,都准备趁着这个时机,好好的教训一下诸多的农户。要求农户上缴拖欠的赋税,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自然能够得到诸多的好处,可惜巡抚衙门一纸令下,不准骚扰百姓,不少的官员。颇有微词,奈何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影响力,也不敢多说。偏偏在这个时候,苏天成大胆动手,全部调整了陕西所辖八个府衙的知府。被调整的知府,悉数都离开了陕西,这也是苏天成提出他们安排什么样的职位,那是他们自己去活动的事情了。崇祯九年十月二十五日,陕西省巡抚衙门。陕西省四品以上的官员,悉数都集中到这里来了,等候苏天成宣读圣旨。大堂的人很多。其中有着不少的陌生面孔,其中有几个人的气质不一般。蒲开强等人很是疑惑,难道说这几个人就是所谓的藩王或者是藩王世子吗。苏天成终于来到了大堂,他的身边,是江宁营的监军洪承畴。苏天成请出来圣旨和尚方宝剑的时候,所有人都跪下了。宣读圣旨的时间有些长,但关键还是在后面的内容。也就是任命诸多的知府。“。。。渠清泽任西安府知府,苏平阳任延安府知府,朱由菘任凤翔府知府,朱审烜任汉中府知府,孙思宗任平凉府知府。鹿太兵任庆阳府知府,陈于泰任巩昌府知府,邓辉任临洮府知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