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宣读完毕,所有人都站起来了。
蒲开强等人,最为注意的还是朱审烜和朱由菘,这两位可是正经的藩王和藩王世子,人家的身份不同了,按照大明朝的规矩,朝廷的官员见到藩王和藩王世子之后,还是要主动行礼的,虽说这些藩王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权力,但人家毕竟是皇家的人,身份尊贵。其余人也是注意着朱审烜和朱由菘,看上去想着和他们打招呼,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办,礼节不是很好把握。这样的情况,苏天成早就预料到了,朱审烜和朱由菘到陕西,有些要求,苏天成是必须要明确的。“好了,圣旨宣读完毕,诸位同僚也接到了圣旨,马上就要上任了,这上任之前,我有一些话,或者说是一些要求,提前说出来。”众人很快安静下来了。“晋王殿下和福王世子到陕西,晋王殿下和福王世子都是首批进入到朝廷的皇家人了,身份是尊贵的。”“我首先就要说到这礼节的事情,按照朝廷的规定,就算是我见到了晋王殿下和福王世子,也是要行礼的,可那是以前的情况,二位如今是朝廷命官,那就需要将朝廷里面的规矩,与皇家的规矩结合起来了。”“诸位今后都要在一起做事情,尽管在各自不同的地方,但平日里可能有着诸多的接触,若是礼节方面不到位。恐怕有些不妥,晋王殿下和福王世子是清楚里面的厉害关系的,说得不客气一些,朝廷里面,有着不少的大人,都在盯着此类的情况。礼节方面稍微不注意,肯定引来大批量的弹劾奏折,一次两次我可以顶回去,但次数多了,我也不能够完全置之不理。”“没有礼节不行,礼节太多了也不行,那我们该如何做呢,前面是没有先例的,今日我们就定下规矩。便于今后的操作,处理政务的时候,晋王殿下和福王世子按照朝廷的规矩来,你们是知府,见到了蒲大人、左大人和谭大人,还是要主动行礼,平日里的接触,诸位按照以前的规矩到这样的小事情。其实这不是小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离开京城之前,苏天成和孙承宗等人,就专门说到了这件事情,皇上和朝廷都是注重礼节的,儒家的教育,礼义仁智信。礼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乱了礼节,或者在平时没有多注意,被朝廷里面的御史或者是给事中发现了,那就是他们做文章的大好机会了。藩王和藩王世子进入朝廷做官。举步维艰,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反对的,可以想象,在执行的过程中,还会遇见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进入朝廷为官的皇家子弟,自身要注意,但上面的官员更是要多多提醒。这一次进入朝廷为官的皇家子弟不多,一共也就是十二人,没有人留在京城,官职最小的是知县,但都是担任主官,没有佐官,
除开朱审烜和朱由菘,
其余人全部都到南直隶去了,
南直隶的条件相对好一些,而且南直隶的规矩,和京城的规矩差不多,能够很好的注意礼节,不至于在这方面闹出到的平衡术,也体现在这件事情上面了,这一次的十二人,是孙承宗等人仿佛挑选的,确保素质都不错的,内阁给出来的意见,是用一年时间,看看这十二位藩王或者是藩王世子的表现,若是表现好,这项政策就继续推行下去,若是表现不好,甚至是坏事,那这项政策,就有可能夭折。
清楚里面内幕的苏天成,当然是格外小心,他需要朱审烜和朱由菘,在陕西省做出来实实在在的成绩。“署理政务的事情,我不想做过多的强调,陕西省的情况,诸位也是知晓的,这里穷的不仅是百姓,包括官府,百姓穷苦,无法上缴赋税,士绅富户大量的离开陕西,更是雪上加霜,官府不能够收取到赋税,总不能凭空生出,诸位上任的时候,首先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享乐肯定是不行的,若是有人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就不要到陕西自己吃不消,但苏天成还是要强调。“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六个字,为老百姓办事。”“可不要小看这六个字,要做到是很不简单的,因为流寇的肆掠,在陕西这个地方,官府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对立的,官府和官吏视百姓为洪水猛兽,是流寇潜在的发展对象,百姓视官府为杀人恶魔,极度的不信任,甚至是处处做对,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情况。”“形成目前这样的情况,有着特定的原因,我们也不要怪以前的同僚,要用平常心去对待这样的局势,你们上任之后,首要的事情,就是打开这个结。”“必须要要改善官府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否则,一切的事情,都无从谈起,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巡抚衙门、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不干涉你们具体的政务,任务是明确的,你们必须在今年之内,让这种对立的局势大幅度的松动。”“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时,要关心农事,老百姓若是没有粮食吃,总是饿肚子,就算我们巧言如簧,也没有作用,人家要活下去,总是要吃饭,可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情况,陕西省境内的老百姓,六成以上,吃不饱穿不暖,绝大部分沦落为流民,最终的结果,就是加入到流寇队伍里面去。”“大家都担心,陕西境内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