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六百三十一章 重要会议

有特殊的原因,但各级的军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军官害怕与后金鞑子野战,军士更是畏惧,导致这一地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好多的百姓,被劫掠到后金,亲人离散,饱受折磨。

这种情况,必须要发生改变,督师府不要求马上改变,但三年之内,必须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否则会直接追究驻地总兵官以上官员的责任。

保家卫国是军队的首要职责,不管对手如何的强大,自身首先要有自信。

徐尔一的发言持续了一个时辰,期间他用手指着沙盘或者地图,做出来了很多具体的分析,大家没有坐在原地,而是围在了沙盘的周围,或者抬头看着地图,频频点头。

徐尔一的发言,其实就是在布置任务,只不过这个任务,过于的艰巨,三年时间,如果能够做好,就很不错了。想想看,二十多年累积下那么简单的,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了。

接下来的一件事情,令所有人感觉到了真正的严厉。

洪承畴代表督师府,提出来详查军士人数的要求,凡是蓟辽督师府管辖的军队,在一个月之内,重新上报军士数目,是准确的数目,如今的六十万左右的军士,是不是非常精确,谁也不敢保证,一个月之后,督师府拿到了准确数字之后,会马上进行核实,凡是有虚报军士人数的地方,不管是什么原因,总兵官一律就地免职,接着追究责任。

洪承畴毫不客气的指出来,既然是边关的将士,首先就要杜绝很多腐败的情况,身正才能够带出来好兵,下面的军士,都是看着军官的,如果军官享受了特权,做出来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就不要奢求军士会卖命打战,当然,如果有人觉得,这样做受不了,可以马上申请,调离边关,督师府一定会想办法成全,但不提出调离的申请,就要按照督师府的要求做事情。

苏天成最后讲话。

他的讲话,重点强调了一个方面,就是服从的问题,军令如山倒,在边关这样的地方,如果说各自为战,不能够有效的协作,最终就是一盘散沙,对手后金八旗军,战斗力是不用质疑的,毫不客气的说,大明的军队,无论是在战术方面,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的情况下,弥补这种差距,就在于相互的协作,一旦某一个地方出现了危险,大家都要去支援。

走到沙盘前面之后,苏天成一一提出来具体要求。

以宁夏和锦州两个点作为标尺,若是宁夏的援军,要赶到锦州,四天时间,必须赶到,否则领军的军官和总兵官,一律问罪,其余地方,以三天、两天和一天时间为限,当然,这种调动,必须是督师府发出来的命令。

苏天成也提到了军饷的问题,这是众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历来的督师、总督以及辽东经略、辽东巡抚,都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苏天成保证,按照目前的军饷要求,在明确军士总数之后,支付到位,要求马儿跑得好,就要马儿吃好草。

当然,苏天成也留下了一个尾巴,那就是军饷的调整,还是在督师府的控制之下,至于说如何的调整,督师府会有相应的解释和方案。

会议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很是安静,其实这是一个收心会,或者说是苏天成上任之后,提出军民关系等问题,这些事情,目前提出来,不合适,下面也做不到,还不如暂时不提,等到军队进行裁撤之后,再来提出要求。(未完待续。。)

(感谢饥饿的山狮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john01b的打赏,谢谢了。)

这是一次规模很大的会议,大的令祖大寿、吴三桂等人猝不及防。

按说这样的会议,应该是在蓟辽督师府召开的,包括驻守在大同、榆林、宁夏、登州、莱州等地的总兵官,都是要赶赴到宁远城的,但这样的重大会议,却在山海关召开了。

参加会议的人,品秩都在三品以上,每一个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有着不一般的经历的,主持会议的当然是蓟辽督师苏天成。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朝廷派出了兵部尚书杨嗣昌参加会议。

这就令人注意了。这样的情况,只能够说明,苏天成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以及准备做出来的决定,已经奏报皇上,得到了皇上的许可了。

会议在山海关城内的总兵府举行,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五十余人。

这些人,统领的军士,接近六十万了,占到大明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了,当然了,这里指的是兵部统计的数据,实际上,各地的卫所,好多都是名存实亡,大明真正能够有作用的军队,或者说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绝不会超过百万,但关宁锦防线以及大同、榆林、宁夏、登州、莱州等人的兵力,实实在在,就是六十万左右。

所以说,这一次的会议,肯定是要引发朝廷的关注的。

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

山海关城戒备森严,包括城外,都驻守了不少的军士,会议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必须要保密,若是有人泄露了消息。受到的责罚,不仅仅是丢官罢爵那么简单的。

各地的总兵官,早就赶到山海关了。

作为主人家,吴三桂是非常忙碌的,连续几天,都是在安排食宿。虽说苏天成的要求不高,但大家总是要吃饱的,再说了,参加会议的军官,都是一方大员,若是在接待上面出现了问题,那就太不划算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