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六百三十四章 难辨真假

凌河城,这个情报究竟是真是假,还是需要做出来判断的,大军作战,需要保密,情报显示,苏天成准备在五月攻打大凌河城,如今才三月,为什么就透露出来了这样的消息,难道苏天成蔑视我大清,想着示威吗,这样的认识,放在其他的明军将领身上,臣还是相信的,但苏天成这样做,可能性是不大的。如此臣以为,需要认真分析,苏天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皇太极点点头,信心满满的阿济格和多尔衮,看着代善,也没有说话。

“苏天成这样做,无非是两个目的,第一,想着我大清派出重兵,坚守大凌河城,接着双方在大凌河城,再次展开决战,此战可以定下乾坤,若是我大清国取胜,大明的关宁锦防线,将存在重大危险,若是苏天成取胜,我大清将处于很不利的位置,第二,专门迷惑我大清,期盼我大清派出重兵,把手大凌河城,扩大我大清的消耗,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如此的消耗,还是很吃力的。”

“臣分析过了,至今不敢肯定,苏天成究竟是什么心思,按说苏天成攻打大凌河的决定,不会是随便做出完了。

这个开头,是皇太极期盼的开头,接下来,众人就围绕这个意思,进行准确的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应该做出来什么样的安排。

讨论很快开始了,阿济格和多尔衮先后发言了,两人的态度依旧,言辞激烈,强调要主动进攻,不敢江宁营如何的强悍,远道而法,皇太极显然是不愿意听的,大清国可没有那么多的勇士,若是损失惨重了,补充起来,难度很大的,出现了苏天成这样的劲敌,保存自身的实力,打有把握的战斗,才是明智之举。

范文程一直都没有说话,在代善等人的面前,他不敢随便说话,阿济格和多尔衮等人,是可以随意训斥他的。

皇太极没有放过范文程。

“文程,你是什么意见,说来听听。”

范文程非常为难,他的想法,肯定是不能够轻举妄动的,还需要观察,需要大量的搜集情报,但这样的意见,肯定会遭遇到训斥的。

“皇上,奴才以为,还是采取进攻的态势。”

皇太极愣了一下,阿济格和多尔衮也很是奇怪,不知道范文程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其实范文程又不得已的苦衷,如果说这是苏天成的虚张声势,可苏天成真的进攻了,大凌河城出现危险了,自己肯定有麻烦的,要求采取进攻的态势,无非是消耗一些钱粮。

这一次,范文程要为自己考虑了。

“文程,你说的详细一些。”

“奴才以为,不管苏天成是不是准备进攻大凌河城,都可以加强对大凌河的守卫,可以加强汉军的力量,保证大凌河城的军士达到三万人左右,这样就算是苏天成攻打大凌河城,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拿下来的,若是苏天成真的进攻了,我大军可以驰援,内外夹击明军,丁能够获得大胜。”(未完待续。。)

皇太极在获取情报方面,有了很好的依靠,范文程用重金建立起来了情报网,这些钱本来是准备为扳倒苏天成用的,想不到没有能够扳倒苏天成,却建立起来了情报网,这也是皇太极比较满意的事情,这些情报,以大明京师、关宁锦防线、大同、宁夏以及登州、莱州的情报为主,这些都是直接牵涉到大清直接利益的。

苏天成是崇祯十一年的九月被任命为蓟辽督师的,可一直到崇祯十二年的正月,才正式上任,之前江宁营已经开始驻防关宁锦防线,这令皇太极开始警惕,也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苏天成没有急着上任,整理辽东的局势。

面对苏天成这个最大的敌人,皇太极重视的程度,早就超过了对大明皇帝崇祯的重视,苏天成取得的诸多战绩,都源源不断的汇集到皇太极的手里,看着这些情报,他有了心惊肉跳的感觉,觉得这个苏天成,肯定会对大清造成致命的威胁。

范文程仔细分析过,为什么苏天成不急着上任,按说苏天成每一次调整职务,都是匆匆上任的,特别是负责剿灭流寇事宜之后,很快就到了四川,迫不及待的开始部署,半年多的时间之后,大明流寇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可这一次,居然耽误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范文程最终得出的结论,苏天成对大清国是高度重视的,也是准备长期在辽东坚持的,苏天成肯定是认识到了大清国强悍的实力,不会贸然采取行动的。

皇太极赞成这样的看法,愈发觉得苏天成不简单,做事情知道轻重缓急,知道该如何的应对。有的放矢,这样的对手太可怕了。

因为江宁营驻守锦州和宁远,皇太极下令,大凌河城的军士,不要轻易出击,要加强戒备。防止江宁营的任何动作。

皇太极也想到了,苏天成肯定会注意到大凌河城,这个地方台重要了,对于关宁锦防线,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可以说,只要后金在大凌河驻兵了,锦州个宁远的明军,就被完全牵制住了。不敢随意乱动,用一万多军士,牵制住大明几十万大军,这是皇太极颇为得意的举措,要知道,几十万大军的消耗,明朝的朝廷难以长时间坚持下去。

皇太极有着充足的信心,守住大凌河城。就算是守不住了,毁掉整个的大凌河城。也是可以的,这样锦州就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明军同样彻夜难安。

皇太极看问题还是比较客观的,承认江宁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