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六百六十四章 朱由检的思考

劳,这压抑的时间长了,总是要找地方发泄出,给皇太极写信,羞辱一番,也好出出风头的。”

朱由检仔细思索了一会,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道理啊,朕自登基以来,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情啊,时时刻刻压抑自身,很多的时候,脾气都没有地方发啊,看话很是干脆了。

“皇上,奴婢以为,袁崇焕这个逆贼,和苏大人是不能够比较的,奴婢一直都记得,袁崇焕是很高调的,依仗当年守住了宁远城,就高高自大了,在皇上的面前夸下了海口,五年之内剿灭后金,平定辽东,结果后金鞑子都打到京城脚下明了原因,奴婢以为,苏大人出风头的同时,还是为着大局考虑的。”

“朕知道,苏爱卿和袁崇焕是不一样的,好了,朕想着休息一下了,明日,岳托和孔有德就要押送到京城来了,朕还要精神些,好好看看这个孔有德,这个乱臣贼子,杀害我那么多的军民,朕恨不得对其千刀万剐。”

送朱由检去休息之后,王承恩的额头上面,冒出了汗滴,倒不是感觉到气候炎热,而是为苏天成担心,在朱由检身边这么多年了,王承恩的一门心思,全部都在朱由检的身上,朱由检登基以来所受的苦,他都是看在眼里的,朝廷之中的大臣,明争暗斗,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也是清楚的,好不容易出现了苏天成,力挽狂澜,硬生生的拼出来了一番大好局面,这个时候,朱由检要是怀疑苏天成,以至于对苏天成动手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是很清楚的,说不定此举出现之后,大明真的会大乱的。

所以说,站在朱由检的角度考虑,必须是要护住苏天成的,苏天成不能够有闪失,至于说大明稳定之后,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那是另外的考虑了。

苏天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收复大凌河城,已经成为了大明在辽东的定海神针了,不客气的说,只要苏天成守在辽东,后金就不敢轻举妄动,大明就是稳定的,就算是内部出现一些问题,也是能够应付的。

朝廷里面,有一些人,暗地里攻击苏天成,王承恩是知道的,这也是一种平衡的局面,不可能一家独大的,有人盯着苏天成,皇上也放心一些,免得今后的局面不好控制,王承恩更是知道,皇上暗地里是支持这一股力量的。

这帝王心术,不是王承恩能够揣测的,他的想法很是简单,只要皇上能够心情愉快,大明能够稳定,其余的事情,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王承恩是支持苏天成的。(未完待续。。)

五月初三,朱由检收到了苏天成的密折。

打开密折之后,朱由检无一例外的看到了好消息,大凌河城被收回来了,更加可贵的是,活捉了岳托和孔有德,要知道,崇祯九年大清立国的时候,这两人都是亲王。

可如此巨大的胜利,没有令朱由检特别的高兴,他看到了苏天成后面的禀报,苏天成给皇太极直接写信了,至于信的内容,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这一幕,令朱由检想到了袁崇焕,自己刚刚登基的时候,特别信任袁崇焕,几乎将军政大权悉数交付给袁崇焕,袁崇焕需要什么,朝廷想办法满足什么,但私下里,袁崇焕也和后金的皇太极通信,不同的是,苏天成在密折里面奏报了。

朱由检一直都是非常矛盾的。

江宁营发展的速度,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身为大明皇帝,朱由检也没有想到,不过几年的时间,江宁营发展到八万人,几乎是横扫了北方诸省,彻底剿灭了流寇,令大明内部慢慢的安定下剿灭流寇的决战中,太子朱慈烺参加了,成为名义上的总指挥,但真正的功劳还是苏天成的,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也是明白的。

苏天成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朱由检高兴的同时,也是很担忧的,若是苏天成有了异心,该当如何,大明岂不是处于风雨飘渺之中了。

朱由检努力不要自己产生这样的想法。但这种念头总是喜欢冒出来,挥之不去,加之朝廷里面也有一些大臣,暗地里提醒,要求限制苏天成的权力,或者将苏天成和江宁营割裂开来。或者将苏天成调到京城来。

从大明的发展出发,朱由检是不会这样做的,这等于是自毁江山,后金依旧是虎视眈眈,如此的情况下,变相的处置没有出现任何错误的苏天成,岂不是令天下人都寒心了,到时候朝廷里面,恐怕是真的无人了。

有赖于苏天成建立下后金目前是非常强大的,但朱由检还是有信心的,凭着苏天成的能力、江宁营的骁勇,灭掉后金是迟早的事情。

这一次。苏天成给皇太极写信的事情,触动了朱由检的神经。

江宁营监军秦三德的密折是很多的。详细禀报了苏天成的所有情况,从秦三德获知的情况来看,苏天成的确是没有问题的,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很是正常,而且苏天成有着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心无旁骛,剿灭流寇的时候,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上面了,面对后金的时候,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布局。想到的是一步步削弱后金,想到的是机会成熟之后,彻底的剿灭后金,至于说和朝廷大臣之间的关系,包括和边军将领的关系,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刻意的去拉拢。

和苏天成接触的次数也不少了,朱由检的内心,是非常欣赏苏天成的,这种默契来自于心灵的沟通,不是言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