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劳动,却只吃一顿饭,还吃不饱,大量的汉人死亡和逃亡,致使黑山工事的修筑,进度明显慢下来了。
皇太极凌烈的眼神扫过了大殿。“朕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以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多么的骁勇啊,秋收之后,将这些人抢回来就是了,你们以为苏天成是傻瓜吗,看着你们将人抢回来吗,崇德元年的事情,你们忘记了吗,那一次我大清国的八旗子弟,损失是多么的惨重,可惜你们还抱有这样的幻想,以为大明边军还是那样的孱弱,朕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了,我大清国人口本来就不足啊。”皇太极看了看大殿之上的众人,眼神里面,透露出来了无奈。这一次进攻登州和莱州的准备,是很充足的,看来需要经过这次的战斗,好好振奋一下了,同时也警告某些心怀叵测之徒,四万八旗军士,将同时出发,代善带领两万正红旗军士,进入蒙古,多尔衮带领两万正白旗军士,从旅顺出发,乘坐战船到蓬莱登陆。没有人想到,多尔衮带领的两万大军,会乘坐战船,不管是在大清国国内,还是在大明朝看来,大清国是没有海军的,也是没有大型木船的,可惜这个认识,在大清国占领旅顺之后,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了,那个时候,大清国俘获了大量的大明匠人,命令这些匠人,秘密制造了战船,战船的数量还是不小的。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皇太极也清楚,若是大肆制造战船,会引起大明朝的警觉,国内也有人反对的,战船消耗巨大,看起了,八旗军重点依靠的是骑兵,也不熟悉海战。皇太极的认识是不同的,若是大清国足够强大了,依旧不能够工科关宁锦防线,那就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包括走海路,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这次攻打登州和莱州,也算是对大清国战船的一次检验。可惜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汉人逃走了,逃到了锦州、宁远和山海关,皇太极很是清楚,这些人不可能回来了,依照苏天成的能力,既然能够大量的接纳,就做好了安置的准备。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更是叹息,为什么自己的身边,没有苏天成这样的人才,文武双全,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远见的,和自己相比较,丝毫不逊色,身边的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以及豪格等人,打战都是很厉害的,谋划方面,范文程也是有计谋的,可这些人,根本比不上苏天成。内心里面,皇太极下定了决心,离间的办法,还是要采取的,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能够扳倒苏天成,大清国最大的隐患就去掉了,大明很快会衰败下去,而且能够扳倒苏天成,一定会在大明形成巨大的轰动,毕竟苏天成倒下了,跟着会倒下去一大批的人。皇太极已经将苏天成看做了最大的威胁,只要苏天成坚守在宁远,他的八旗军就不敢轻举妄动,谁知道八旗军倾巢出动了,苏天成会不会派出江宁营,趁势袭击沈阳,要是出现那样的情况,就动摇到大清国的根本了。(未完待续。。)大明开始容纳这些被劫掠的汉人,消息迅速传开了。大量的人开始涌向了大凌河城,接受了简单的检查之后,通过了大凌河城,进入到关宁锦防线的区域,也有一些性急的人,通过小路,进入了关宁锦防线,短短十余日,投奔过来的人,竟然达到了十余万人。苏天成和徐尔一都没有预料到,这么多人涌过来了,检查和安置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关键是十多万张嘴,可都是要吃饭的,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可不是能够省下来的,总不能够让过接纳这些人,这样的大事情拍板之后,具体的事情,就要他思考部署了,苏俊、苏二童、徐继礼和顾兴松等人,都被抽调出来了,开始了全面部署,包括这些人该如何的分片安排,该如何的调集粮食,很多的事情,还需要众人亲自下去落实,关键是边军里面,也存在一些败类,欺凌这些投奔过来的汉人,侮辱妇女,克扣粮食的情况。接着这个机会,苏天成提出来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将边军中间的部分军屯户,一并安排下去,有些军屯户,好几代都是务农了,根本就没有拿过刀剑,和农民差不多了,这些军屯户,和投奔过来的汉人,混合安置,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安排,按照地方的建制,这些军屯户中间,产生了里长和甲首,管理某一片区域。按照这个方案,徐尔一安排徐继礼和顾兴松两人。根据各地地形的情况,划出来诸多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专门负责,安排落实。按照这个方案,安置的工作进展很是顺利。没有人注意到,边军慢慢的在减肥。人数在逐步减少,从城池、据点和堡垒走出来,扛起了锄头,成为了真正的农民。这些边军,虽然是军屯户,但以前都是为军官服务的,种植的粮食,需要上缴军官,自己留下的是不多的。这些财富,都流到军官的口袋里面去了,可朝廷必须拨付的军饷,还是不能够少的。苏天成的这一手,断掉了很多边军军官的财路。但没有人敢说话,谁都知道,苏天成厉害,江宁营更是骁勇。若是贪墨粮饷的事情,被察觉了。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安置的力度逐渐加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按照督师府的要求,有十一万边军被安置下去了,加上投奔过来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