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看的,不过如今的时机,是不是完全成熟了,朕以为,还需要仔细揣摩的,若是明军打算在辽东发动攻击了,究竟是什么规模的攻击,试探性质的,还是全面的进攻,明军的主帅是谁,是不是那个苏天成,若真的是苏天成,大清国应该如何的应对,需要考虑的事情还不少啊。”
“皇上,这些问题,奴才都想过了。”“哦,说说你的想法。”“奴才也是这几天,才仔细揣摩的,恐有不妥当的地方。”“这些话就不要说了,朕清楚,你想到什么,尽管说出来就是了。”“奴才以为,这次在辽东的战斗,肯定是要发生的,明军的主帅就是陈新甲,不会是苏天成,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最大的目的,恐怕就是在辽东发动进攻的,苏天成已经到登州去了,若是这次的战斗,苏天成担任主帅,奴才以为,苏天成就应该要返回辽东,而不是继续在登州。”“皇上,奴才知道明朝那些大臣的心思,想必崇祯也是考虑到了,苏天成的功劳不能够太大了,以至于威胁到崇祯自身的统治地位了,所以说,这一次不会让苏天成领军的,陈新甲为了在辽东发动进攻,肯定是做了很多准备的,陈新甲本就好大喜功,这么大的功劳,他岂会轻易放手,若是苏天成回到了辽东,与陈新甲之间,肯定也会出现矛盾,从这个方面来说,苏天成绝不会回到辽东的。”“这一次明军在辽东发动进攻,依照奴才的判断,应该不是最大规模的进攻,容奴才斗胆了,崇祯恐怕明白,真正要对我大清国发动全面的进攻,还是需要依靠苏天成的,崇祯这样做,只不过是让陈新甲也有一定的功劳。”皇太极的脸上,再次出现了笑容。“文程的分析很精辟,崇祯那小子,不敢放手让下面的文武大臣做事情,总是疑神疑鬼的,这也是他自找苦吃,若是朕来做出安排,毫无疑问是要用苏天成的,明摆着最为厉害的大臣在身边,却害怕人家的功劳太大了,他也不想想,要不是苏天成的努力,恐怕他崇祯的江山,早就摇摇欲坠了,可见汉人的思想也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啊。”“皇上所言极是,奴才就知晓这里面的问题,崇祯不敢用苏天成,这是他最大的失误,也是我大清国最好的机会,奴才以为,皇上抓住了这次机会,让陈新甲得意失控,以为能够打败我大清国了,也就是我大清国剿灭边军的时候了。”皇太极看着范文程,很是欣慰,这些年过去,范文程是越来越厉害了,不仅仅在民生方面能够提出来好的意见建议,就是在军事进攻方面,也能够揣摩出来中间的奥妙了。“文程辛苦了,五日之后,朕要召集亲王郡王商议辽东的事宜,你多多思考一下,看看我大清国该如何来面对着难得的机遇。”范文程离开之后,皇太极很是兴奋,看着御案上面的地图,眼睛里面射出了骇人的光芒,或许这个时候,他已经发现了,突破关宁锦防线的最好办法了。(未完待续。。)稳定的时间长了,皇太极开始感觉到焦急了,大清国的地方狭小,依靠着有限的地盘,是很难得到大幅度发展的,自成立大清国以来,六个年头的时间了,大清国面对大明朝的战斗,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唯一成功的一次,还是依靠着战船,对登州和莱州的进攻,这些年的时间,皇太极致力于农业的发展,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至少粮食收获多了,勉强能够维持了,就算是不进行劫掠,也维持了这么多年了。苏天成离开辽东,到了登州,皇太极认为,大清国的机会来了,可惜的是,辽东依旧维持了以前的状况,陈新甲到了辽东之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按照以前的管理大明朝的官吏,一夜之间都变得聪明睿智了,知道如何固守辽东了,如何的对抗大清国了。进攻的线路基本被封死了,从喜峰口一带入关,彻底没有了可能性,蒙古部落的情况,暂时稳定,但内部的变化是存在的,一些部落慢慢开始向大明示好,这也标志着大清国在蒙古的影响和控制力慢慢开始减弱了,不过主要的几个大部落,还是依附大清国的,这也令皇太极放心不少。至于说登州、莱州和天津一带,苏天成已经进入了这些地方,皇太极肯定不会继续从这些地方冒险了。焦急的情绪,一直都缠绕着皇太极,他最为信任的范文程,也拿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这一切的情况,从腊月开始出现改变了。辽东出现的情况,引发了皇太极的高度重视。边军开始大规模的存储粮食,这是很明确的信息,说明陈新甲在做进攻的准备了。大量的情报开始出现,皇太极也直接要求范文程,每天都要注意辽东情况的变化,春节都不能够例外。一定要详细掌握辽东局势。一个月之后,皇太极做出来了判断,辽东恐怕要出现战事了。“文程,辽东出现的变化,你是怎么看的。”“皇上,奴才以为,陈新甲到辽东接近一年时间了,没有做出来太多的改变,恐怕就是在掌握诸多的情况。去年的时候,陈新甲充实了巡抚衙门的力量,但还是没有做出准备在辽东固守下去,如今奴才经过分析,终于有了一些感悟了。”“嗯。详细说说你的感悟。”“奴才以为,大明朝廷派陈新甲到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