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大明政客 > 第九百六十一章 草原之殇(7)

/p>锡伯族部落留下来的军队认识,不足万人,其中五千人随着部落的人员撤退,另外的军士留下来,迎战后金鞑子,为部族人员的撤退,赢得时间。

达乌尔族部落,面临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后金鞑子首先选择进攻锡伯族部落,所以说达乌尔族部落老弱妇孺撤退的时间,稍微从容一些。

正月初一,在漫天的风雪之中,豪格指挥大军,对锡伯族部落的驻地展开了进攻。

四千多锡伯族部落的军士,拼死抵抗,他们充分发挥了火炮的优势,可惜后金鞑子知道如何避免被火炮造成重大的伤亡,代善曾经详细叙述了江宁营火炮的威力,这些话语经过仔细的整理之后,编成了小册子,满八旗的指挥官,是要详细学习和掌握的。

进攻的后金鞑子,全部都散开了,而且相互之间的距离是比较大的,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炮弹爆炸了,也不能够造成很大的伤亡。

进攻持续不到一个时辰,后金鞑子和锡伯族部落的军士,就展开了面对面的厮杀了。

后金鞑子在心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常年与蒙古部落作战,通过各种的手段,令蒙古各部落臣服,这里面,当然有作战取得的辉煌胜利,也正是因为这些胜利,让后金鞑子对蒙古部落的军队,有着一股气势上面的强盛,就好比是面对当年的明军一样。

心理上不占据优势,加之人数上面的悬殊,锡伯族部落的军士,很快就崩溃了,坚持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大量的军士四散逃开,被后金鞑子追上和包围,一一斩杀。

豪格的命令非常的明确,不要俘虏,大军没有粮食了,面对锡伯族部落的军士,就是要毫不留情的斩杀,消灭锡伯族部落的有生力量。

锡伯族部落留守的军士,溃败的速度太快,以至于江宁营将士临走时的安排没有能够落实,没有谁顾得上排开的火炮,更没有锡伯族部落驻地,已经是空无一人了,但豪格一点都不气馁,因为他缴获了火炮,而且还有好多的炮弹,这些东西,是皇太极梦寐以求的,花费银两都买不到的,这次自己攻打锡伯族部落的驻地,居然缴获了这么多的火炮。

大军没有停留,将锡伯族部落驻地劫掠一空、付之一炬之后,迅速朝着达乌尔族部落驻地行进,这一次,不管多大的风雪,大军都没有减慢行进的速度。

豪格带领大军到达乌尔族部落驻地的时候,没有了抵抗的军士,驻地也没有人了。

气恼之下的豪格,命令大军,烧毁了所有的帐篷,彻底毁掉了这里。

按照原来的计划,攻打了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驻地之后,大军直接攻打安宁堡和靖边,彻底的毁掉互市,不过从眼前的局面来看,明军已经知道了大清国的大军来了,在计算了路上的时间之后,豪格征求了范文程的意见,放弃了攻打安宁堡和靖边的打算,范文程已经知晓,苏天成和江宁营肯定进入到草原了,因为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绝大部分军士,已经离开了驻地。(未完待续。。)

商贾带来的消息,在宋思军听来,如同是雪崩。

后金鞑子居然会对锡伯族部落驻地和达乌尔族部落驻地展开进攻,从沈阳出发,千里迢迢的奔袭,说明后金鞑子是做好了充足准备的,以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驻地的军士,恐怕是难以抵挡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两个部落驻地,存有部分的火炮,还有炮弹,这些东西,落入了后金鞑子的手里,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没有谁能够阻止后金鞑子的进攻,到了这个时候,财产包括火器,都是次要的,首先要保住两个部落的老弱妇孺,要是这些人都被后金鞑子杀害了,对前方征伐的锡伯族部落、达乌尔族部落军士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了。

宋思军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两个部落的人员赶快躲避,同时向邻近的榆林和大同求救,安宁堡和靖边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在宋思军看来,后金鞑子有可能攻击安宁堡和靖边,破坏这里的互市,建立起来互市,到目前的规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可要破坏这里,一天的时间足够了。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宋思军,果断作出了决定,他来不及请示,也没有地方请示了,驻守在安宁堡和靖边的江宁营将士,派出了一百人,火速赶赴锡伯族部落驻地和达乌尔族部落驻地,要求部落的人员悉数撤离,不要顾及什么财产了,同时留在部落驻地的军士,必须要抵抗后金鞑子的攻击,另外的一百名军士。火速赶赴榆林和大同,搬援兵到安宁堡和靖边来,宋思军的手里,有苏天成给予的令牌,关键时刻,凭着令牌。可以做出来决定。

布置完这些事情之后,宋思军带领剩下的八百江宁营将士,开始在安宁堡和靖边两个地方布防,提前做好准备。

沿途剿灭了运输粮食的商队,豪格非常的高兴,这次缴获的粮食不少,正好可以补充大军,要知道三万五千将士的消耗是很大的,为了这次的征伐。皇太极是咬牙拿出来了不少的银子,科尔沁部落也给予了不少的粮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不足是致命的。

相对于豪格的高兴,范文程显得很是谨慎。

豪格一路上都没有注意隐藏大军的行踪,范文程是有些看法的,但他的这种看法,没有说出来。从皇太极的安排来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