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必须要团结汉人,团结一切的力量,如此我大清国才可能真正的强盛,才有可能统一中原,朕这些年身体力行,就是做给你们看的。”
“大明的苏天成,为什么能够那样的厉害,为何我大清国的勇士,屡屡的败在苏天成的手里,有些人认为,这是苏天成的运气好,能够把握好机会,朕不是这样看的,这不过是一部分的原因,你们注意过没有,苏天成不仅仅是能够统领军队,在民生方面,也是非常杰出的,他走过的地方,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能够很好的生活,能够过上平静的日子,朕看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有些人不能够理解,认为征伐与百姓的生活没有关系,只要将士骁勇,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至于老百姓的生活,与征伐没有丝毫的牵连,朕只能够说,这样的认识错误至极,若是得不到补给和支持,得不到后勤方面的保证,再强悍的军队,也是难以支持的,只有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军队才能够所向披靡。”“这些年来,诸位都认识到了苏天成的厉害,见识了江宁营的骁勇,可朕看,诸位还是没有能够认真的学习,有些人对待汉人,依旧没有改变态度,认为汉人是下等人,是奴才,你们都看看,苏天成是怎么做的,苏天成在占领了复州和宣州等地之后,没有残杀满人,没有剥夺满人的财富,平等的对待满人,这样做的结局是什么,那就是苏天成在复州和宣州等地,得到了空前的拥护,包括居住在那里的满人,都是支持苏天成的。”“朕分析过苏天成所有的战斗,他从来不屠杀无辜,不劫掠百姓,总是最大限度的安抚百姓,他带领江宁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到了百姓最大的拥护,每每想到这些,朕只剩下了恐惧,和这样的对手较量,我大清国没有侥幸,必须要拼尽全力。”“文程搜集到的情报之中,有一件事情,朕特别的注意,江宁营的军官之中,有三个人,特别的骁勇,分别是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国,诸位知道这三人是什么人吗,朕都不敢相信啊,这三人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是什么人,诸位是知道的,流寇的首领,被苏天成生擒,被大明朝廷斩杀,这三人就是苏天成的仇人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苏天成是怎么做的,招徕了三人,丝毫没有防备,令这三人心甘情愿的卖命,冲锋陷阵,成为了江宁营的高级军官,放在其他的地方,谁会相信,有此等的事情发生,包括诸位的想法,恐怕都是斩草除根吧,绝不会为自己留下麻烦的。”“好了,朕说这些,目的就是要求诸位,必须要认真的分析苏天成,要清楚苏天成这个人,朕相信,苏天成在大明朝廷,一定是受到了攻击的,可苏天成心怀全局,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人家说无畏者无敌,朕看,苏天成这样胸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无敌。”“朕的话语,可能伤到了诸位的自尊心了,岂能张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可朕就是要这样说,让诸位低调,小心谨慎,绝不要张狂,时刻想到对手的厉害。”(未完待续。。)从辽东源源不断送的过去的。范文程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扑在了情报的上面,从七月份开始,他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了,从辽东、大明京城、安宁堡、靖边送来的情报,足够他分析了,从这些情报之中,他概括出来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情况是大同的边军、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军士,将要防御蒙古部落的军队,防止两军交战之际,蒙古出现变故,致使大明的边关遭遇到攻击,分散了进攻的精力,第二个情况是江宁营军士将在七月底抵达辽东,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辽东边军协助,整个的战役,苏天成直接指挥,第三个情况,是留守在登州、复州等地的,还有部分江宁营的精锐,威胁盖州、耀州和海州方向。这样的安排,基本没有出乎范文程的预料,他佩服苏天成的安排,特别是注意到了蒙古草原,避免在征伐的过程之中,出现其他的变故。从这个安排,范文程也悟出了大明朝廷的目的,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决战,绝非某些人理解的一般的战斗,要不然苏天成不会亲自出面指挥战斗,毕竟苏天成已经是大明的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了,要是小规模的战斗,苏天成没有必要出面。做出来这样的分析,主要来源于获取的诸多情报,其中辽东来的情报是最多的,都是一些军队调动方面的情报,康泰和唐海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获取情报之后,范文程将归纳的情报。以及自身的分析,一字不漏的禀报给皇太极和豪格,而且参与了分析与讨论,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改变了策略,每次参与讨论的人数是不少。包括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有资格参与讨论的汉人,仅仅就是范文程,这也说明了,范文程真正进入了大清国的高层,得到了满人权贵的信任。几次的讨论下来,皇太极基本下定了决心,准备加强辽东方向的防御,大清国不可能总是处于防御的位置。明军的主攻方向在辽东,那么大清国的军士,就可以从复州和宣州方向发动进攻,一方面牵制辽东的明军,一方面以优势的兵力,对江宁营形成重大的打击。这样的方案,都是集中在获取的所有情报方面。皇太极对范文程获得这么多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