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的活人祭祀残忍哦,虽然《尚书?牧誓》的纣王三罪中有“昏弃厥肆祀弗答”,但是“背弃对祖宗的祭祀”不等于“废除活人祭”。
《墨子·非命》中也只是说“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
所以帝辛虽然有不敬鬼神之罪、怠慢祭祀,当时的活人祭祀的确随着帝辛怠慢祭祀减少了,但是帝辛有没有废除活人祭不好说。
但是要说周朝主张活人祭残忍所以反商那就是笑话。
要知道在商朝时期,周国的人可是抓活人给商王朝祭祀的主力军,就因为这周当时才能得到君王的看重发展起来。
周武王攻入商朝的国都后,还将帝辛的心腹、亲信大臣等几百人以人祀祭祀给了新朝,直到周公旦执政才废除了活人祭。>
<哈哈哈,我查了一下帝辛,真的就是个小可怜大冤种,在《尚书》里才六大罪,然后战国的时候增加了二十大罪,西汉的时候增加了二十一条,然后魏晋也就是东晋的时候又给增加了十三项。
这真的是不把帝辛踩进污泥里就不罢休啊。>
<政治手段罢了,帝辛不黑,他们这些后来人白不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还有更离谱的,打个比方吧,帝辛今天吃了一口肉,然后宫人传到宫里成了国君吃了一块肉,然后宫里传到都城就成了国君今天吃了一条腿,都城传到边城就成了国君一天要吃一只兽,诸侯王们造反的时候说君主一天吃一只兽扔一只兽,太奢侈了,周朝篡位后就变成了纣王一天吃十只兽。
然后后面的史学家们觉得以纣王的昏庸一天十只兽哪能够啊,于是纣王一天吃了一百只兽,再后来,帝王们觉得一百只兽不够体现纣王的奢华无度,于是就说纣王一天吃一千只兽,然后史书记载就成了肉林。>
<好家伙,主打一个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造是吧。>
<也不算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吧,毕竟帝辛是真的吃了一口肉,噗哈哈哈哈(/≧▽≦)/ >
<要说帝辛被造谣再怎么说也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跟他们有利益牵扯,造妲己一个女人的黄谣还将祸国的罪名往她头上堆就真的没有下限,纯纯地恶心人了。>
【在男性掌权的社会制度下,将灭国的罪责推给女性的例子并不少见,东汉的《吴越春秋》里面直言: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汉朝有赵飞燕,唐朝怪杨玉环。
他们将所有掌权者的昏庸、无能、残暴、不仁全部推到后宫女人的头上,指责是因为她们魅惑帝王所以帝王才会犯下灭国之祸。
他们将灭国的源头指向女人,然后将他们篡位弄权的野心跟着真正引起天下祸乱的掌权者的不完美隐身一起隐藏在史书的春秋笔法中,于是他们成了怜悯众生疾苦、不得已举兵谋反推翻暴君的圣人。
这么说并不是说她们在亡国这件祸事中有多无辜,她们也的确在暴君的荒淫无度中沉迷,享受到了好处。
但是难道没有这些祸国妖姬之前那些亡国之君就不昏庸、不无能、不残暴、就仁慈吗?没有她们,那些昏君就会善理朝政、不沉湎于女色吗?
为何最终却是默认将罪责推到女子头上,一代比一代约束女子、防备女子,却不敢在下一任亡国之君露出苗头的时候就直接将那祸根掐灭呢?
不过是一群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软骨头罢了。
又何曾在史书见过将国家兴盛的功劳记载在一个女性头上的,大多是女冠男戴罢了,实在不得不记载的也会有一个男的跑出来分担功劳。
一切不过是“盛世需要女人点缀,乱世需要女人顶罪”罢了。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我?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到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
天幕下,一群手握刻刀或笔杆子的人脸色铁青,手里的动作停停顿顿一时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
他们想辩解他们只是据实记载,的确是那群女人魅惑君上,可是天幕说了她们的确不无辜;
他们想辩解君王的确是因她们荒于朝政、沉溺酒色,可是他们敢保证没有这些祸国妖姬那些亡国之君就是明君吗?
通晓史书的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女人没出现之前那些亡国之君就已经荒诞了呢?
先秦时期的笔者们想辩解自己不是软骨头,他们铮铮铁骨,是敢不肯改史书的一句话而慷慨赴死的人。
可是夏商周时期将灭国的罪责推到女人头上的也是他们这群人。
眼睁睁看着君王昏庸最终导致灭国再将罪责推到女人头上的也是他们这群人。
“大人,如果没有那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