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现代言情 > 大唐顺宗和萧妃 > 第5章 大历十年正月 李诵和郑瑛

长安城上元节。

才未时初,长安里坊已预备起了灯会。

“姑娘,舒王殿下来了。”妆台前,正绾发,就来人禀报。萧静言正愁呢,不知哪种妆容好看。

“待在宫里怪闷的,陛下和太子一天的宴会,也就是些歌舞。无趣!”一进门,李谊便躺在了厅堂的榻上,“你好了叫我,晚上我也逛灯会去。”

“这个能行吗?”萧静言对镜愁容,忍不住想了想交心髻的样子。

“阮娘,你给她戴个帷帽便是,何必费什么心思。”闭着眼,李谊吐槽的话张口就来。

“多嘴的话就滚回去。”

“也是,听说郜国姑祖母要给你配夫婿,打扮打扮,出去也不寒碜人。”那人仍嘴欠地说道。

萧静言气急地跑过来,一把把他拽起来,“烦死了你。”

“姑姑恕罪,”李谊求饶道,“不过,今日郜国公主入宫去了,想给你找个好的,也不是今日啊。”

“算你还有点良心,好好说话,别坏了我的好兴致。”

“烦死了!”萧静言又气得跺了跺脚,道,“不化了,阮娘,把我的帷帽拿来!”

“我们先去东市看看!”李谊从阮娘手里接过帷帽,拉着萧静言就往外走去。

东市是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达官显贵人家,常在此集聚。而闻名长安的虾蟆酒,就在东市东面的道政坊,爱酒者,没有不来这儿的。

而东市西面的平康坊,则是全长安城最热闹的一个里坊,无论节日与否,这里的客人都络绎不绝。现在,这些青楼女子无不舞姿绰约、争奇斗艳,吸引客人的。

当然,今日长安城的头彩,还是今晚的上元灯会——从街头里坊层层叠叠的古典花灯,到来自五湖四海、西域各国的杂技表演,让人冥思苦想、呼之欲出的百花灯谜……长安城在这一天真真正正地红红火火了。

静谧的一处,自然是河岸边上,姑娘祈求找到心上人的花灯。

而芙蓉苑旁,曲江之上,则是文人士子的天堂。

李谊一到芙蓉苑,就说想和士子去游江。她一个女子,肯定是不便的。萧静言和阮娘进了曲池坊,曲池坊内有高楼亭台,江上之景可以一览无余。

曲池坊内,没有不喝酒斗诗的。斗诗?那多无趣啊。萧静言心想。她喜欢热闹,却不喜欢这样热闹。人声嘈杂,她只想找一个僻静之处,畅享夜景。

萧静言上了香云阁三楼,楼阁东侧的最后一间,有间暖阁,这里倒比别间安静。只见站立着几个仆从,暖阁间还设了屏风,许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在此歇脚。

又见门外一人,双手捧着一纸诗书,过屏风献上。

“是杨凭的诗。”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以为年轻女子的声音,约有十七八岁的模样。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声音,听着轻柔,语气间又透露着一股赞赏,萧静言感到好奇,想去看那人,隔着屏风,不好发作。又觉着这是别人的包间,不好多待。

“萧姑娘,您不里边请吗?”

刚要走,却被一个老仆叫住。

“你知道我是谁?”萧静言惊诧道。

那老仆说道:“老奴是东宫服侍太子殿下的,自然见过姑娘。”

太子殿下?东宫?那里面的女子,莫不是太子密会之人?这会儿请她进去,她不要命了?!

“不……不用了,”萧静言尴尬地笑着,连连摇头,“我先走了……请您代我向太子殿下问安。”

说时迟那时快,人很快就不见影儿了。

正出来,拐角碰上李谊。

“怎么了?撞鬼啦?”李谊见她惊慌失措,问道。

“没有没有。”萧静言心虚地摇摇头,连忙否认。

李谊望了望暖阁的方向,好像想到了什么,又问道:“是不是看见什么不干净的事了?”

这问题挺正儿八经的,只是,萧静言皱了皱眉,“这个问题,有区别吗?”

“是谊弟来了?”

耳后传来李诵的声音。萧静言回头看,他正从里头暖阁一侧出来。

“皇兄,”李谊见礼,“今早皇兄就说要来,如今果然在这儿。”

“刚才窦内侍说看见你,怎么不一起进去坐坐?”李诵问她道。

“我……”不知怎么解释,萧静言只好装起了沉默。

原来这是李诵专门让人预订的一间,今日不少在此斗诗的诗人,他们在此让人抄第然后送进来,然后品诗、鉴诗。

确切的说,是这位姑娘,品诗、鉴诗。

他们进来时,这位姑娘还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方才送进来的诗文。

只见她身着绫锦圆领袍,袍子上还有细致的花纹,头戴透额罗,眉画远山眉,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头上仅饰一支鸾钗,身姿竟有男子般的英气。

“舒王殿下。”她起身见礼,对着萧静言,不知作何称呼,望向了李诵。

李诵道:“这是郜国长公主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