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马蹄声声,东方的黎明也悄然近了。
穿过这片萧瑟的树林,走到尽头,前方便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与之映入眼帘的,是朝阳东升。
萧静言记得他说过,他很喜欢看日出。迎着朝阳,马上的人影显得渺小。
“就是这里了。”李诵下了马,对她说道。
萧静言在他的搀扶下也跟着下来了,虽然还是不太明白,但她知道,他们今天到这儿可不仅仅是看日出。
晨风轻轻拂来,前方田里的麦子都折弯了腰,露出几个清瘦的人影来。是农民开始收麦了。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这就是大唐治下的百姓,他们靠这些生存。
萧静言以为她已经起得够早了,眼前景象让她心生愧疚,也明白了李诵的用意。
“他们跟杨家有关吗?”萧静言问他。
“税法改制前,弘农有三分之二的地产都是杨家的。现在,估计不剩三分之一了。”
“百姓有地可依,这是好事啊。”
可于杨家而言未必。萧静言也是说完这句话之后反应过来的。
“杨家不会轻易把地还给他们。”她醒悟地说道。
按照新税法,不管官民,都是按家资多少缴纳税款,杨氏尽管把持田地,该交的税一样要交啊。
“先看看。”李诵看上去并不着急,“等他们休息的时候,我们再找机会搭话。”
萧静言从马鞍的包袱上找了一块干净的布,铺在地上,坐了下来。
李诵的目光则是望向了田埂上肆意奔跑的孩子,他们是跟着父母亲来到这里的。虽说不会干什么农活,但是可以在旁边帮忙递水。
“哥哥你看,那边有马儿。”
兄妹俩的目光被树林边上的两匹马吸引,然后便三步五步地往这边跑来了。
看见是两个生人,兄妹俩既疑惑又起了戒心。只听哥哥率先问道:“你们是谁啊?”
萧静言还在坐着打盹儿,就被这奶声奶气地声音吸引回过了神。
“你们又是谁啊?”见是两个萌娃,李诵蹲了下来,与他们交流道。
“他是哥哥,我是妹妹。”小女孩天真地回道,“你也是哥哥吗?”
李诵笑道:“我比你大,当然是哥哥了。”
然后小女孩的目光在他们两个身上来回注目,最后说道:“可是你们两个一点都不像啊?”
“为什么不像?”
“阿娘说,我长得像哥哥,可是这位姐姐一点都不像你,她比你漂亮多了。”
听了她的话,萧静言的脸上憋着笑,又听李诵解释道:“姐姐不是我的妹妹,是我的娘子。”
“娘子是什么?”
“笨蛋!这都不知道?”小女孩的一再追问惹得他哥哥的连连吐槽,“就是婆娘,阿爹经常这么叫阿娘。”
什么婆娘?这么粗鲁?萧静言想开口挽尊的,但是转念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那你们在这干什么?”小男孩又问道。
小孩子的好奇心填不尽,李诵只好想了一套说辞,回道:“我们想进城,穿了这片树林就迷路了,在这里歇歇脚。”
听说是进城,两个小孩的眼睛都亮了。
“县城离这里好远的!”
“你们进城也是为了找好吃好玩儿的吗?”
“……”
然后便滔滔不绝地说起话来,一茬接一茬,让他们不知道怎么说了。
“你们两个臭小子,跑到这儿来干什么呢?”麦田那边走上来一个大汉,对他们就是一顿说嘴。
“阿爹,这两个哥哥姐姐说他们迷路了。”男孩率先说道。
迷路了?大汉迟疑地打量着他们,看上去斯斯文文,说不定是什么人贩子呢,自家的孩子离他们越远越好。
被人这么盯着看,萧静言的眼神四处躲避着,身子往李诵那边靠了靠。
又听李诵解释道:“这位兄台,我和内人是路过此地的,没有恶意。”
“你们要往什么地方去?”那人问道。
“东都。”对这点他倒是实话实说。
“东都?”听是东都,男人的戒心放了不少,“你是去赶考的吧?”
“正是。”李诵顺着他的话应着,“她怕我路上没人照顾,所以跟来了。”
“哪个进士郎是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同是男人,那汉子对他的说辞心知肚明,说道,“怕你拈花惹草是真。”
尴尬的气氛,李诵加力捏了她的手心,示意她赶紧说话救场。
萧静言会意,马上说道:“是啊,我正是怕这个。考不中便罢了,考中了不知多少洛阳女儿等着招夫呢,我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能不担心吗?”
满口胡言乱语,李诵转头瞪着她,萧静言视若无睹地忽视掉了。
闻言,那汉子像听八卦一样地笑了笑,说道:“大家都听说太子殿下东巡洛阳,你们这些读书人,且往后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