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斤前世当过工程监理,每天饭局络绎不绝,也算是酒经沙场出来的。之所以要啤酒,是因为他下午还准备进一些201卡回来。
那个年代劝酒都是硬劝,不会喝酒的都得倒一杯。
“越大哥,我看看你的表。”陈晓勇一杯酒下肚,压抑的好奇心终于爆发。
越志远当然不会拒绝,这种情况他已经司空见惯。
陈晓勇戴在手腕,晃悠着手臂一副指点江山的意思。
“让我也试试!”马烽催促陈晓勇说。
少年心境,好奇心最强烈的人生阶段。
但也有小心翼翼的人,宿舍里面除了刘斤、马烽、陈晓勇外,其余人都很好的压抑了自己的好奇心。
谁也想试试好几万的手表有什么不同,但都害怕磕着碰着赔不起。
就酒量而言,越志远首当其冲,反正大学两年刘斤没见他醉过,不管白酒啤酒。
其次是陈晓勇,那时候他应该是半斤白酒的量,啤酒能喝个五六瓶。
再下来是马烽,白酒三两就多了,倒是啤酒能喝个七八瓶。
剩下的冷骥、叶芳、谢佐惠都是一瓶倒,吴浩强更夸张,一杯就倒。
刘斤印象中并不记得张菁和黄晶的酒量,但看样子一瓶啤酒应该不成问题。
但在这个平行世界,男生一般都不喝酒,女生才是喝酒的主力。好在记忆中,马上民族自治区的人多少都喝点酒的。
99年的刘斤还没有习惯喝酒,两杯啤酒下肚,他就感觉有点天旋地转。
推杯换盏之际,餐厅又来了一桌客人。刘斤暗自感叹一声好巧。
其中一人正是比刘斤高一届的同乡姚升,剩下三人也都是马上民族自治区的,孙振国和王磊都来自靠近东北的海拉市,穆德浩来自首府。
几个人都对刘斤关照有加,刘斤很是感恩。
尤其姚升,后来他们经常联系。刘斤开轰趴馆的时候,姚升还入了一股。最后赔钱了,姚升也没说什么,对此刘斤一直深感愧疚。
四个人挨着刘斤这桌坐下,边吃边聊。
刘斤用手肘捅了捅旁边的陈晓勇说:“听口音是老乡,过去认识一下。”
陈晓勇摇摇头,没有附和刘斤的提议。
刘斤只是客气一下,也没想着让陈晓勇陪着去,当下端起酒杯来到邻桌。
“打扰了,各位。”刘斤先是打过招呼,然后对姚升说:“哥,听你口音好像是包克图的。”
“是呢!你也是?”姚升反问。
“我就听着像,我也是包克图人,今年刚来的新生。来我敬你一杯。”刘斤略显兴奋。
“是吗?我们都是98计算机系的,刚好周六咱们包克图组织老乡会,一人交五十,你帮忙通知一下班里的同学。”姚升说。
“没问题,肯定通知到。”刘斤痛快的应承下来。
前世他因为五十块钱费用没有参加老乡会,后来一直耿耿于怀,这次终于能如愿以偿。
初次相逢,点到即止就好。刘斤返回座位继续和大家谈天说地。
饭局结束,刘斤起身结账。越志远忙抢着付账,刘斤又象征性的抢了几次,然后由越志远结账而告终。
不是刘斤吝啬,他现在急需原始资金,省这顿饭钱最少能进六张201电话卡。
若不然,刘斤一定会找机会偷偷结账。
和姚升等人打过招呼,一行人返回宿舍。
出乎刘斤的预料,一瓶啤酒他已经到了极限,回到宿舍倒头就睡,挣钱计划也只能暂时搁浅,他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
悠悠醒转,时间已经来到下午四点半多。
眩晕感好一些的刘斤,立马走出宿舍。这个点儿还来得及实施计划。
在学校旁边的邮政储蓄取出全部存款,一千八百三十六元巨款,刘斤打车直奔怀柔县城。
寻着前世的记忆,刘斤来到第一站京北大世界购物中心。
“老板,您这边批发201卡吗?”刘斤看到摊位上有201卡。
“批发零售都一个价,30面值的27。”老板随便应付一声。
刘斤本来就面嫩,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的一看就是学生,还穿着半袖短裤,所谓的批发也不会买超过十张。
刘斤犹豫了一下,正准备好好砍价。旁边摊位的老板闻声道:“小兄弟,买201电话卡啊?我这边也有。批发价26,不过要十张起步才算批发。”
先前的老板翻个白眼儿,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抢生意十分不满,但还是相信刘斤没实力,不可能一口气买十张。
“那二十张呢?是不是还能便宜?”刘斤也没有201卡底价的记忆,只能一步步试探。
“二十张的话,25一张。”第一个老板抢先说,明显有些置气。
“那三十张呢?”刘斤继续试探。
抢生意的老板忙说道:“24一张。”
刘斤的眼光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