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
怎么开源?
征服更多的土地?继续扩大疆土?
如果能够这么做,那么大明的收入自然能够继续增加。这么想的话,只要收入增加的涨幅超过供应藩王所需的幅度,那么确实也算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现在的大名,还能够向哪里开疆拓土!
北方草原上还有北元余孽,并且北方草原贫瘠,征服的价值不大。
至于向西,更是沙边遍地,比之北方草原更为贫瘠。
向南,崇山峻岭众多,道路难行,并且南方很多土司,土人,也还没有归顺。
这几个方向,明显看着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更何况国朝初定,民心思定,就是想要大举征伐,也得考虑考虑会不会伤到国本。
皇者不轻言兵事。
当即老朱就将这些个问题提了出来。
“呵呵,路上不可求,那自然是要向海上求。远的不说,老朱且看此图。”
朱厚熜当即拿出一张海图,正是之前挽救了朱允炆性命的奖励。
“这是山东等地以及海域图?这里是高丽,这里是倭国......海南...鸡笼山.......”
海图非常的详细,并且还将东海,南海附近的国家,岛屿都详细的画了出来。
甚至于高丽和倭国国内的山川河流,势力分布也是罗列其上。
见到朱厚熜拿出这么详细的海图,朱棣当即就想到难道开源的目标便是这倭国和高丽吗?
“先生,这倭国和高丽,都是弹丸之地,就算是征服了,又能增加多少岁收,并且山高海远,运输过来也是极难。”
朱棣骨子里就是个战争狂,这说到了征服外邦,自然极为有兴趣。
但是他也不蠢,这两个邻邦,本就不大,在大明顶多也就是两个布政使司的面积。而且丹丸小国,物产不丰,即使征服了,只怕是也打不出几斤油水。
既如此那么这栋做的话,还有什么意义?
劳民伤财罢了。
再说,早就在元初时候,蒙元就曾经派遣大军渡海征服倭国。
并且还是两次远征倭国,都是开始顺利,然后即将征服对方的时候,遭遇奇怪的大风导致舰队顿时惨重。
甚至于后来忽必烈都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倭国。
古人对于这种天象变化还比较迷信,所以就算是朱棣也觉得风险太大,而收获太小。
与其冒着风暴倾覆的危险,去收获一个弹丸之地,还不如放弃。
“开源的第一个目标,确实是倭国。此国与我大明通行世界,获取源源不断的金银,有着巨大的关系。”
朱厚熜说到这里,然后又看向屋内三人,最后向朱标问道:“只要征服倭国,那么便能够彻底解决大明宝钞发行遇到的一切难题!”
“并且以后朝廷岁收可以不收粮食,不收布匹,只收白银,甚至以后可以只收大明宝钞。将白银货币化!成为大明宝钞的等价物,让大明宝钞彻底成为通行整个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通行货币。”
话音一落,这内殿当中的三个人顿时就都被惊住了。
老朱挠挠头,甚至忍不住的拿起痒痒挠,只觉得好像明白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急的身上都痒起来了。
朱标倒是反应快一点,脱口而出道:“难道这里有银矿?倭国有银矿!”
洪武八年开始发行大明宝钞,为何。
不就是因为朝廷没钱吗。
别说银矿找不到几座,就是铜矿都没有多少,甚至于为了铸造铜币,还从民间收集铜器。
而现在大明宝钞也一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东西,就是朝廷本身实际上也不想回收。
货币既然有发行,那么必须就有回收。
自家发行的大明宝钞,到了交税,等等环节,就是朝廷自己都不愿意回收。
最后还不断地发行新钞,取代旧钞,不就是因为大明宝钞本身说是相当于等价的金银。
但是拿到朝廷去却是兑换不出来金银。
没有足够的一般等价物,也就是准备金支撑,纸币根本就是笑话而已。
“不错,这倭国有银矿,而且是一座举世罕见的大银矿!”
朱厚熜这个时候,将手指指到了地图上的某处,转而声音幽幽的说道:
“在这里有一座,年产白银八百万两,甚至可以开采数百年的银矿。”
“什么?八百万两,也不多啊......你说什么?多少年?能连续开采几百年?每年八百万两!!!!!”
这怎么可能,
朱棣双目圆睁,目瞪口呆,嘴巴长大,都能塞进一个鸡蛋。
这得多少银子啊!
大明一年才多少银课,也不过两万两啊。
八百万两什么概念,足足相当于大明四百年的银课。
若真是有这么多银子,还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