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到自己的语文老师白哲有些激动,语文老师叫刘倩,是一名中年妇女,40多年的光阴已经消磨掉了她年轻时的风姿,脸上有了些许皱纹,但还是不难看出从前是个美女。在高三对自己很照顾,分手后的那一个月里更加关心自己,她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从来没有体罚过学生,她一直用行动来影响我们,她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各个班级里都有极好的名誉,是个公认的好老师。
“今天我们来讲讲逍遥游,这篇课文是必考的,但我不希望你们单单是为了考试而学的,更要理解其中的道理。”
“逍遥游到底讲了什么,这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任何人都要说,没看懂瞎编一个也要说。”
“开火车,从第一个来。”
“逍遥游讲了鲲变成鸟飞往天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有目标并且为之奋斗。”
“很好,下一个。”
老师又听了几人的回答,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很快到了柳如雪来回答,他是语文课代表,大家都认为她能给出正确答案。
“逍遥游讲了一个唯美的神话故事,庄子要借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意评判他人的行为,因为你只是没有到达他的境界,就像蝉和斑鸠不理解鹏鸟要去往南冥一样。”
“已经很完善了,下一个。”
又连续过了7人,都没有再说出来什么个所以然来。
马上就轮到白哲了。
逍遥游,这可是篇奇文啊,你们解释的都太浅薄,我前世看过那么多的著作可不是白看的。
直到白哲前面的人坐下,白哲缓慢的站起身来。
(如果不喜欢思考后面内容可以不看,可以直接下一章。)
“作为经典开篇必然是一整个思想论述,但为什么庄周上来就告诉我们他的思想目的就是逍遥,既然是逍遥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那么爽,怎么样才是逍遥。”
白哲并没有直接说讲了什么,而是采用不断论述的方法来引导同学,提出疑问并找出答案。
“逍遥游第一段就是说在北方的无极之海有一条大鱼,大鱼的名字叫做鲲,他有几千里那么大,还会变成鸟,名字叫做鹏,当它飞起来的时候翅膀就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它会随着波涛的海浪去往南方的无极之海中,那里被叫做天池。”
“在《齐谐》中记载了,鹏向南方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搅动起九万里的狂风。整整六个月都不会停歇。空中被搅动的尘埃,气流都是大自然中生物气息运动的结果,天空是苍蓝色的,但这就能证明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天空的辽阔也是没有尽头的吗?恐怕是鹏鸟向下看时也只能看到和我们一样的景象吧。”
“这段故事中其实有两个问题,为什么鱼会变成鸟,而不是其余的什么,为什么变成鸟后要去往南方的天池。”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鱼变鸟是为什么,鱼变鸟其实是一个十分浪漫的过程,从不见阳光的深海中一跃而起,扶摇而上九万里变成了一只遨游天际的大鸟,这是一个什么过程,是一个从没有光明到光明的过程,这也是所有古哲学家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我们从没有光明中来要到光明中去,去找寻自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但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一个最终的目的呢?”
“难道就像追求极乐世界或是天堂一样吗?也许并不是。在庄子的思想里有一个概念,我认为用器来称呼它比较合适。”
“万物如容器一样,就像玻璃杯,玻璃杯里装满了牛奶就成了奶杯,里面装满了水就变成了水杯,大缸里有鱼就是鱼缸,大缸里有水就是水缸,如果有米那就成了米缸,而背包并不适合装这些,难道背包就没有用了吗?不,背包可以装钱财,可以装珠宝,器不一样所能做的事也就不一样。”
“而人也是这样的一个器,勺子是用来吃饭的,如果用来挖土就显得十分困难,而铁锹是用来挖土的用来吃饭也会十分不妥,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器,你能做什么取决于自己是什么器,一国之王不能同庶民考虑生计,农民也不能像屠夫一样思考怎样屠宰动物。”
“不同的器有着不同的作用,我们的每个人有有着不同的道路和目的,我们每个人要达成目的都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相互之间不干预,却又相互受到影响。”
“无为并不是现在多数人解释的什么都不做,这其实是对道家文化的曲解。庄子在第一段就已经说过了,世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生物的气息所影响,这就是自然的规律,这就是道。”
“当鲲在北海中,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成为鹏鸟,发生转变后它自然就要飞往南方天池,这就是它的道。”
“无为而无不为是指,在我自己道路之外的事我一概不管,而我自己的道则需要竭尽全力,坚定的走下去。走自己的道犹如顺水推舟,走别人的道则是逆水行舟。”
当白哲说到这的时候老师的眼神充满了疑惑和震惊,因为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