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三国:开局迎娶诸葛亮大姐 > 第029章 工分制、全族皆兵计划、伯乐奖

张昭一行人回到彭城不久之后,张昭继续研读经典。

至于张家的其他事务,他都开始慢慢放权张遂做。

管家张遂虽然年轻,但是,对于生产,去年张遂已经展示出很好的能力。

张遂组织张家族人疏通沟渠,建水库,创建生态农场。

虽然去年彭城一带也面临大旱,各地收成都欠佳,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收成。

但是,彭城张家的田地,获得了不错的收成。

以至于今年开春,彭城张家都没有再挨饿。

而跟着张昭回到彭城之后,张遂作为张家管家,又兴起了几项举措:

一,在张家子弟当中,选出了二十个年纪在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熟读算术的子弟。

张遂推出了工分制度。

所谓工分制度,就是只要是家族子弟,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只要按照家族安排从事劳作,每天都能获得一定的工分。

比如,在张家,男人从事野外劳作,女人负责种植桑树、养蚕、织布。

男人中的老者,负责给田地除草、放水灌溉。

又或者,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帮农作物治理害虫。

只要老者每天都能做出贡献。

那么,老者每天能够获得两点工分。

男人中的年轻人,帮忙耕地、疏通沟渠、挖水库、收割农作物、干重活等。

只要年轻人每天都能做出贡献。

那么,年轻人每天能够获得四点工分。

男人中的年幼者,必须上族内私塾。

只要每天上私塾,能够获得一点工分。

成绩特别好的那些,还能够获得工分奖励。

女人中的老婆婆,只要参与劳作,每天能够获得一点半的工分。

女人中的年轻人,只要参与劳作,每天能够获得三点工分。

女人中的年幼者,可以帮忙分类挑拣东西,帮忙晒稻谷等一些简单的劳作,每天能够获得一点工分。

每天的工分,则由张遂选拔的二十个子弟,张遂命名为会计,进行统计,登记在册。

每个月,会对工分进行结算,兑换。

十点工分,能够兑换一斤稻米。

工分也能兑换布匹等钱资。

之所以推出工分制,是为了能够调动族人的积极性。

在如今这个年代,士族拥有很多的田地。

这些田地,虽然属于一整个家族,但是,控制权却在家族长手里。

士族里面的族人,只能拥有少量属于自己的田地。

可每到农忙时期,所有族人却必须先帮家族的田地耕种,最终才能轮到自己。

而家族长到整个家族的田地收成之后,才会分出少量的收成,分给族人。

也就是说,族人都是吃大锅饭的,而且最后酬劳很有限。

因此,不少人会花大量的时间用来管理自己那点田地上。

虽然说之前一直奉行的这个规则,但是,年尾,族人也会抱怨一年到头白忙活,甚至无法供养妻儿子女吃饱穿暖。

张遂找到张昭提出工分制,并且推行出去。

其中每一点工分的兑换量,都是根据族人的口粮算计出来的。

工分制,确保只要每个族人能够正常劳作,就不至于挨饿。

如果全家都参与劳作,还能有余粮。

而且,这些都明面上,族人都可以算到的,可以大大增加族人的积极性。

工分制的推行,甚至确保原本没有用处的老人和小孩,也能参与养活家人。

尤其是男人中的小孩,通过工分制推动他们进入私塾努力读书,从而增加读书成才的机会。

工分制刚刚推行的时候,也引起了张家族人的怀疑。

可随着每个月的工分都能够公正地兑换既定数目的稻米、布匹等东西,整个张家族人都被调动了起来。

除此之外,张遂还给徐庶找了两件事情做。

一,让徐庶跟着族内私塾的先生读书。

张遂甚至请求张昭允许借读张昭藏的书籍,其中就有大量的兵法书籍。

张遂和徐庶每天闲下来都可以去借读。

二,让徐庶每天教族内的年轻男女剑术。

之后,又用重金聘请了彭城城防军,帮忙训练阵型。

不只是年轻男人,年轻女人又要参加练剑,训练阵型。

张遂推行的工分制,每天劳作的时间,是从辰时到黄昏。

黄昏之后,就无需劳作,也不算工分。

而凡是参加练剑和阵型的的年轻男女,只需要每天在劳作之后坚持半个时辰的学习,都能获得半点工分。

之所以要这样做,张遂就是想打造全族皆兵。

如今是汉末年代。

很多人以为黄巾贼被平定,已经没有战事。

可张遂清楚,真正的战乱才开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