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闻仲这边也已经结束了战斗,袁福通被其生擒。
“多谢师尊鼎力相助!”闻仲见着金灵圣母,恭敬地拱手行礼道。
“余下之事,你自行裁夺处置吧,为师这便回金鳌岛了。”金灵圣母言罢,瞬间消失于闻仲的视野之中。
“来人!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待众人吃饱喝足,即刻班师回朝!”金灵圣母离去后,闻仲高声传令。
“遵命,太师!”
待众人酒足饭饱,闻仲押解着袁福通以及一众俘虏,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回朝歌的路途。
朝歌城内。
闻仲班师回朝的消息传来,杨蛟喃喃自语道:“闻仲归来,某些人怕是要如坐针毡了。”
言罢,他便尝试掐指推算,然而片刻后便放弃了,如今封神大劫拉开帷幕,天机紊乱不堪,除非是圣人出手,否则想要窥探一二,难如登天。
“吞天!”杨蛟未能算出结果,便唤来了吞天犬。
“主人,有何吩咐?”吞天犬迅速现身,恭敬问道。
“你速去灌江口一趟,将二郎请来,就说我想知晓西岐之事。”杨蛟吩咐道。
“是,主人!”吞天犬领命后,疾驰而去。
大约半柱香的工夫,杨戬带着哮天犬抵达了朝歌。
“大哥!”杨戬一见到杨蛟,便满脸欣喜地迎上前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母亲在灌江口可好?”杨蛟关切地问道。
“母亲一切安好,她对灌江口情谊深厚,在那儿过得颇为舒心。”杨戬笑着回应。
“如此便好。”杨蛟微微点头,心中稍安。
一番寒暄过后,杨蛟与杨戬谈及西岐之事,杨戬将手下所探得的情报一一告知。
当听闻西岐百姓竟需上缴六成公粮时,杨蛟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神情,他早就料到,西岐百姓使用水车和曲辕犁绝非毫无代价,那些权贵怎会平白无故地施予恩惠,定然早已在暗中做好了打算。
“不出两年,西岐必反。”杨蛟凝视着杨戬,笃定地说道。
“未必,依我看,或许还会提前。”杨戬摇了摇头,神色凝重。
“哦?这是为何?”杨蛟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
“皆因那姜子牙。”杨戬缓缓说道。
“说来听听!”杨蛟一听姜子牙之名,顿时来了兴致。
“那姜子牙下山后,在渭水河畔与姬昌邂逅,姜子牙夸下海口,宣称能保西岐八百年气运昌盛,姬昌听闻后,当即拜其为相父,回到西岐后,姜子牙率先修筑了一座封神台,而后驱使五鬼为姬昌排忧解难,这使得姬昌对他越发倚重信任。
而我之所以断言他们会提前反叛,根源便在这姜子牙身上,实际上,曲辕犁和水车在姜子牙抵达西岐后便已开始使用,只是尚未在民间普及罢了,而且,姜子牙还运用法术催熟了不少粮食,如今他们所做的种种,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杨戬将自己所知的消息详尽地告知杨蛟。
杨蛟听后,双眼微微眯起,心中暗道:“能够主持封神大业之人,果然都非等闲之辈啊。”
“所以说,大哥,我们万不可仅凭眼前所知的消息来评判西岐,他们隐藏得极深。”杨戬补充道。
“我明白了。”杨蛟点头示意知晓。
“对了,待闻仲回朝后,你便将母亲接到金鳌岛吧,封神大劫一旦开启,整个洪荒之中,除了圣人道场以及那些大能的修行之地,其余各处皆不安全,尤其是人间,更是险象环生。”杨蛟对杨戬叮嘱道。
“好,我这就去安排。”杨戬应承下来。
半月之后,闻仲班师回朝,帝辛亲自出城十里相迎,场面隆重至极,闻仲见状,感动不已。
“大王,老臣不负所望,得胜归来!”闻仲向帝辛行了大礼,恭敬说道。
“太师此番出征,一路可好?”帝辛关切地问道。
“托大王洪福,一切顺遂!”闻仲言罢,命人将袁福通带至跟前。
帝辛看着跪在脚下的袁福通,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冷说道:“来人,先将此贼押下去收监,待孤为太师接风洗尘之后,再细细清算他的罪行!”
“遵旨!”一旁的杜元铣领命道。
“小师叔!”闻仲见到杨蛟,连忙行礼问候。
“太师一路劳顿,辛苦了!”杨蛟微笑着回应,在外人的面前,杨蛟一律称呼闻仲为太师,毕竟他也是三朝老臣了。
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因闻仲凯旋而归,帝辛大摆庆功宴,以犒劳闻太师以及一众将士。
宴罢,杨蛟寻到闻仲,将冀州和西岐的情况如实相告。
闻仲听闻,眉头紧锁:“小师叔,此事我定会多加留意,如今西岐和冀州尚无明显动静,我们不可贸然行动,以免授人以柄。”
“我告知于你,只是让你提前有所准备,一旦他们有所异动,我们便能迅速出击,将其镇压。”杨蛟神色从容地说道。
“嗯,小师叔所言极是。”闻仲点头称是。
次日清晨,杨戬离开朝歌,准备先回灌江口将母亲安全